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以保定市北部新城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低碳发展-全球制度新框架的敲门砖第10页
        1.1.2 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载体第10-11页
        1.1.3 城市新区-低碳城市集中建设示范区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低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第13-21页
    2.1 低碳城市的内涵第13页
    2.2 低碳城市的衡量标准第13页
    2.3 低碳城市相关文献综述第13-16页
    2.4 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第16-21页
        2.4.1 国外案例第16-17页
        2.4.2 国内案例第17-20页
        2.4.3 典型案例对打造低碳城市的借鉴意义第20-21页
第三章 低碳城市主要指标体系研究第21-57页
    3.1 低碳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第21页
        3.1.1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原则第21页
        3.1.2 立足根本,适度前瞻性原则第21页
        3.1.3 指标可操作性原则第21页
    3.2 低碳空间第21-27页
        3.2.1 低碳空间内涵第21-22页
        3.2.2 城市组团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第22页
        3.2.3 城市用地布局对碳排放的影响第22-23页
        3.2.4 城市热岛效应和对碳排放的影响第23页
        3.2.5 低碳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及指标选取第23页
        3.2.6 低碳空间指标体系第23-27页
    3.3 低碳产业第27-30页
        3.3.1 低碳产业概述第27页
        3.3.2 低碳产业的识别第27-28页
        3.3.3 低碳产业发展原则第28-29页
        3.3.4 低碳产业指标体系第29-30页
    3.4 低碳交通第30-37页
        3.4.1 低碳交通内涵第30-31页
        3.4.2 低碳交通建设的基本原则第31-32页
        3.4.3 低碳交通的实现途径第32-33页
        3.4.4 低碳交通指标体系第33-37页
    3.5 低碳建筑第37-45页
        3.5.1 低碳建筑概述第37-38页
        3.5.2 建筑能耗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第38-39页
        3.5.3 低碳建筑发展原则第39-41页
        3.5.4.低碳建筑指标体系第41-45页
    3.6 低碳基础设施第45-51页
        3.6.1 低碳基础设施内涵第45页
        3.6.2 低碳基础设施发展原则第45-46页
        3.6.3 低碳基础设施的实现途径第46页
        3.6.4 低碳基础设施指标体系第46-51页
    3.7 绿色碳汇第51-57页
        3.7.1.绿色碳汇的内涵第51-52页
        3.7.2 建设城市绿色碳汇体系的意义第52-53页
        3.7.3 绿色碳汇的核心要素第53-55页
        3.7.4 绿色碳汇建设的指标体系第55-57页
第四章 保定北部低碳新城指标体系构建第57-69页
    4.1 保定市北部低碳新城基本概况第57-60页
        4.1.1 北部低碳新城区位及范围第57页
        4.1.2 城市性质、特色及规模第57-58页
        4.1.3 保定市能耗及碳排放情况第58-60页
    4.2 低碳保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第60-62页
        4.2.1 低碳保定的优势第60-62页
        4.2.2 低碳保定的制约因素第62页
    4.3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第62-63页
        4.3.1 指导思想第62-63页
        4.3.2 主要目标第63页
    4.4 规划主要内容第63-65页
        4.4.1 合理规划低碳空间,优化空间结构第63-64页
        4.4.2 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第64页
        4.4.3 全力推广低碳建筑,践性绿色节能第64页
        4.4.4 全面建立低碳交通,降低交通能耗第64页
        4.4.5 大力构建低碳基础设施,推广清洁能源第64-65页
        4.4.6 加快发展绿色碳汇工程,打造园林城市第65页
    4.5 保定北部新城低碳指标体系第65-68页
    4.6 低碳新城的实施措施与建议第68-69页
        4.6.1 规划法制建设措施第68页
        4.6.2 规划政策保障措施第68页
        4.6.3 规划技术深化措施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代石谱与园林
下一篇:实验水槽造波系统开发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