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土壤动物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土壤修复技术 | 第15-17页 |
1.4 淮南煤矿塌陷区概况 | 第17-19页 |
1.4.1 后湖非稳沉研究区 | 第17页 |
1.4.2 谢家集稳沉研究区 | 第17-18页 |
1.4.3 创大修复研究区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采样点位置 | 第23页 |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3-25页 |
2.4 分析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2.4.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26页 |
2.4.2 土壤酶活性分析 | 第26页 |
2.4.3 土壤动物分析 | 第26-27页 |
2.4.4 土壤重金属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 | 第28-36页 |
3.1 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分布 | 第28-31页 |
3.2 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 | 第31-33页 |
3.3 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研究 | 第36-43页 |
4.1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 第36-38页 |
4.1.1 土壤动物类群及数量组成 | 第36-37页 |
4.1.2 研究区土壤动物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变化 | 第37-38页 |
4.2 土壤重金属 | 第38-40页 |
4.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肥力评价 | 第43-49页 |
5.1 土壤生态学质量评价方法建立 | 第43-46页 |
5.1.1 土壤酶指数 | 第43页 |
5.1.2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 | 第43-46页 |
5.2 土壤酶指数 | 第46-47页 |
5.3 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