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形成及演化论文--土壤分析论文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典型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土壤动物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土壤修复技术第15-17页
    1.4 淮南煤矿塌陷区概况第17-19页
        1.4.1 后湖非稳沉研究区第17页
        1.4.2 谢家集稳沉研究区第17-18页
        1.4.3 创大修复研究区第18-19页
    1.5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意义第20页
        1.5.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2.1 试验仪器第22-23页
    2.2 采样点位置第23页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3-25页
    2.4 分析指标与测定方法第25-28页
        2.4.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25-26页
        2.4.2 土壤酶活性分析第26页
        2.4.3 土壤动物分析第26-27页
        2.4.4 土壤重金属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第28-36页
    3.1 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分布第28-31页
    3.2 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第31-33页
    3.3 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研究第36-43页
    4.1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第36-38页
        4.1.1 土壤动物类群及数量组成第36-37页
        4.1.2 研究区土壤动物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变化第37-38页
    4.2 土壤重金属第38-40页
    4.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40-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肥力评价第43-49页
    5.1 土壤生态学质量评价方法建立第43-46页
        5.1.1 土壤酶指数第43页
        5.1.2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第43-46页
    5.2 土壤酶指数第46-47页
    5.3 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第47-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6.1 结论第49-50页
    6.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凝视”到“扫视”--基于移动媒体的微纪录片画面造型研究
下一篇:丰都鬼文化的视觉图形研究--以民间艺人雷雨风的鬼脸瓢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