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岩石预裂爆破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煤体爆破致裂增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告成矿25091试验区爆破裂隙扩展研究 | 第23-39页 |
2.1 深孔预裂爆破机理研究 | 第23-26页 |
2.1.1 控制孔作用机理分析 | 第23-24页 |
2.1.2 爆破孔爆炸载荷初始值 | 第24-25页 |
2.1.3 深孔预裂爆破能量分析 | 第25-26页 |
2.2 深孔预裂爆破爆生气体作用分析 | 第26-28页 |
2.2.1 爆生气体贯通裂隙形成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2.2.2 爆生气体在深孔预裂爆破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2.3 深孔预裂爆破应力波作用分析 | 第28-32页 |
2.3.1 煤岩爆破应力波 | 第28-31页 |
2.3.2 煤岩爆破应力波作用分析 | 第31-32页 |
2.4 深孔预裂爆破煤层裂隙形成过程分析 | 第32-37页 |
2.4.1 煤层在爆破过程中的裂隙形成划分 | 第32-33页 |
2.4.2 粉碎区的范围确定分析 | 第33-36页 |
2.4.3 裂隙区的范围确定分析 | 第36-37页 |
2.5 试验区25091下副巷(北段)爆破裂隙范围计算 | 第37页 |
2.6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强化抽采作用分析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LS-DYNA深孔预裂爆破数值模拟 | 第39-52页 |
3.1 LS-DYNA简介与发展 | 第39-40页 |
3.1.1 LS-DYNA的简介 | 第39页 |
3.1.2 LS-DYNA的发展 | 第39-40页 |
3.2 LS-DYNA建模相关理论 | 第40-44页 |
3.3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3.1 模型材料的设定 | 第44-45页 |
3.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4.1 应力云图比对分析 | 第47-48页 |
3.4.2 裂隙图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深孔预裂爆破增透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 第52-64页 |
4.1 相似模拟试验目的和理论依据 | 第52-53页 |
4.1.1 试验目的 | 第52页 |
4.1.2 实验理论依据 | 第52-53页 |
4.2 相似原理与准则 | 第53-54页 |
4.2.1 相似理论原理 | 第53页 |
4.2.2 相似准则及荷载的计算 | 第53-54页 |
4.3 相似模拟材料配比试验 | 第54-56页 |
4.3.1 模拟材料的选择 | 第54页 |
4.3.2 相似材料配比 | 第54-56页 |
4.4 相似模拟试验方案 | 第56-59页 |
4.4.1 试验设计 | 第56-58页 |
4.4.2 相似模型的制作 | 第58-59页 |
4.5 爆破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4.5.1 裂纹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9-60页 |
4.5.2 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25091试验区深孔预裂爆破增透试验研究 | 第64-80页 |
5.1 试验区工程概况 | 第64-65页 |
5.2 深孔预裂爆破增透试验方案 | 第65-71页 |
5.2.1 爆破增透机理 | 第65-66页 |
5.2.2 试验区布孔方式 | 第66页 |
5.2.3 爆破钻孔设计 | 第66-69页 |
5.2.4 封孔注浆过程 | 第69-70页 |
5.2.5 爆破材料特性 | 第70-71页 |
5.3 安全技术措施 | 第71-73页 |
5.3.1 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第71页 |
5.3.2 爆破药柱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 第71-72页 |
5.3.3 装药、连线安全技术措施 | 第72页 |
5.3.4 封孔安全技术措施 | 第72页 |
5.3.5 起爆安全技术措施 | 第72-73页 |
5.4 深孔预裂爆破卸压增透现场效果分析 | 第73-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