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构造论文

HX_D2F型大轴重机车车体及转向架试验模态分析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铁路机车车体和转向架动态性能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铁路机车模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7-25页
        1.3.1 论模态分析方法第19-21页
        1.3.2 试验模态分析第21-25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5-26页
        1.4.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2 研究目标第26页
    1.5 技术路线第26-28页
2 车体及转向架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第28-46页
    2.1 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第28-34页
        2.1.1 设计状态转向架锤击试验模态分析原理第28-32页
        2.1.2 整备状态车体及转向架运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第32-34页
    2.2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第34-40页
        2.2.1 设计状态转向架试验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第34-37页
        2.2.2 整备状态车体和转向架运行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第37-40页
    2.3 试验信号处理第40-45页
        2.3.1 降采样与平均第40-41页
        2.3.2 加窗第41-42页
        2.3.3 相干函数第42-43页
        2.3.4 频响函数第43-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设计状态的转向架构架锤击模态分析第46-76页
    3.1 测试系统组成第46-52页
        3.1.1 激励设备第47-48页
        3.1.2 传感器选型第48-49页
        3.1.3 振动测试系统第49-50页
        3.1.4 模态分析软件第50-52页
    3.2 试验前准备第52-55页
        3.2.1 确定试验对象第52-53页
        3.2.2 支撑方式第53-54页
        3.2.3 激励方式第54页
        3.2.4 测点布置第54-55页
        3.2.5 采样频率第55页
    3.3 34点激励3点XYZ响应试验第55-61页
        3.3.1 几何模型第55-58页
        3.3.2 锤击试验第58-59页
        3.3.3 模态参数识别第59-61页
    3.4 14点激励3点XYZ响应试验第61-66页
        3.4.1 几何模型第62-63页
        3.4.2 锤击试验第63-64页
        3.4.3 模态参数识别第64-66页
    3.5 17点激励3点Z向响应试验第66-71页
        3.5.1 几何模型第66-68页
        3.5.2 锤击试验第68页
        3.5.3 模态参数识别第68-71页
    3.6 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第71-74页
    3.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4 整备状态的车体及转向架构架运行模态分析第76-94页
    4.1 转向架滚动试验台上的运行模态分析第76-82页
        4.1.1 试验前准备第78-79页
        4.1.2 运行试验第79-80页
        4.1.3 模态参数辨识第80-82页
    4.2 车体滚动试验台的运行模态分析第82-87页
        4.2.1 试验前准备第82-84页
        4.2.2 运行试验第84-85页
        4.2.3 模态参数辨识第85-87页
    4.3 车体运行线路上的运行模态分析第87-91页
        4.3.1 试验前准备第88-89页
        4.3.2 运行试验第89页
        4.3.3 模态参数辨识第89-91页
    4.4 车体动态性能评估第91-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5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第100-110页
作者简历第110-11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告成矿25091下副巷(北段)深孔预裂爆破强化增透抽采技术研究
下一篇:激光多普勒液体测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