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理学论文

运动与饮食干预下肥胖儿童体重变化的能量平衡与失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1-12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31页
    1 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减体重及减重后体重维持或反弹第13-19页
        1.1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第13-16页
        1.2 减体重及减重后体重维持或反弹第16-19页
    2 能量平衡与肥胖的相关研究第19-31页
        2.1 能量平衡研究的起源第19-20页
        2.2 能量平衡与肥胖的研究现状第20-31页
            2.2.1 能量平衡要素分析第20-25页
            2.2.2 能量平衡的生理学特征第25-26页
            2.2.3 能量平衡与体重管理第26-29页
            2.2.4 能量平衡理论解决肥胖问题:减体重与维持体重第29-31页
第一部分 运动与饮食干预下肥胖儿童(10-11 岁)机体能量平衡研究第31-57页
    1 研究目的第32-33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33-43页
        2.1 研究对象第33-34页
        2.2 研究方法第34-43页
            2.2.1 受试者招募及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第34-36页
            2.2.2 实验中的日常安排、饮食控制与运动干预第36-38页
            2.2.3 测试指标与方法第38-42页
            2.2.4 统计方法第42-43页
    3 研究结果第43-50页
        3.1 减体重中RMR的变化特点第43-45页
            3.1.1 运动与饮食干预下肥胖儿童静息代谢率变化第43-44页
            3.1.2 能量距△E与体重变化量△W的关系第44-45页
        3.2 能量距△E值与体重变化的量效关系第45-50页
            3.2.1 8周运动与饮食干预下减体重、能量距的测试结果第45-47页
            3.2.2 能量距△E与体重变化的量效关系第47-50页
    4 分析与讨论第50-56页
        4.1 运动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儿童RMR的作用效果第50-51页
        4.2 RMR促进能量平衡的分析第51-53页
        4.3 △E与△W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4 基于实验数据得出的△E与△W量效关系第54-56页
    5 小结第56-57页
第二部分 运动与饮食干预下能量平衡要素与体重、体成分变化第57-98页
    1 研究目的第58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58-59页
    3 研究结果第59-89页
        3.1 饮食与运动干预下肥胖儿童能量摄入量、消耗量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59-73页
            3.1.1 对照组与实验组儿童体重变化的比较第59-66页
            3.1.2 体重控制过程中肥胖儿童的静息代谢率与体重变化第66-70页
            3.1.3 能量平衡各要素与体重变化第70-73页
        3.2 干预下肥胖儿童能量摄入量、消耗量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第73-83页
            3.2.1 干预期间肥胖儿童体成分的变化第73-74页
            3.2.2 体重控制过程中静息代谢率与肥胖儿童的体成分变化第74-80页
            3.2.3 能量平衡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第80-82页
            3.2.4 能量距与体成分变化的量效关系第82-83页
        3.3 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减脂速率的比较第83-85页
        3.4 不同部位围度变化的先后顺序第85-88页
        3.5 运动与饮食8周实验干预对肥胖儿童体质的影响第88-89页
    4 分析与讨论第89-97页
        4.1 运动与饮食干预下RMR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89-91页
        4.2 干预期间RMR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第91-93页
        4.3 肥胖儿童运动与饮食干预下不同身体部位围度变化的先后顺序第93-97页
    5 小结第97-98页
第三部分 干预后自然生活状态下能量平衡要素与体重维持第98-120页
    1 研究目的第98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98-100页
        2.1 研究对象第98-99页
        2.2 研究方法第99-100页
            2.2.1 受试者的日常安排第99页
            2.2.2 观测指标的测量第99-100页
    3 研究结果第100-115页
        3.1 自然生活状态下能量摄入量、消耗量对体重的影响第100-108页
            3.1.1 追踪观察干预中止后4周内肥胖儿童的体重变化第100-102页
            3.1.2 能量摄入量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102-103页
            3.1.3 身体活动消耗、静息代谢能耗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103-104页
            3.1.4 能量摄入量、能量消耗量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104-106页
            3.1.5 能量距△E对体重变化率的影响第106-108页
        3.2 自然生活状态下能量摄入量、消耗量对体成分的影响第108-111页
            3.2.1 自然生活状态下肥胖儿童体成分的变化第108页
            3.2.2 追踪期能量摄入量、消耗量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第108-111页
        3.3 PA日记与观测指标的时序性变化特征第111-115页
            3.3.1 PA日记记录的身体活动分析第111-112页
            3.3.2 实验观测指标的时序变化特征第112-115页
    4 分析与讨论第115-119页
        4.1 肥胖儿童在4周追踪期内的体重变化率第115-116页
        4.2 能量摄入量EI、总能耗量TEE与体重变化第116页
        4.3 能量距△E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116-117页
        4.4 能量平衡要素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第117-118页
        4.5 基于PA日记分析实验观测指标的时序性变化第118-119页
    5 小结第119-120页
全文总结第120-123页
    1 结论第120页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20-121页
    3 研究局限与建议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6页
附录第136-155页
个人简历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秽分区及绝缘配置研究
下一篇:基于排队网络模型及行人仿真的车站应急疏散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