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秽分区及绝缘配置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23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外绝缘配置方法第12-14页
        1.2.1 方法讨论第12-14页
        1.2.2 准东-华东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的难点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1 典型污染对输变电污闪的影响第14-15页
        1.3.2 绝缘子自然污秽特性及其对闪络电压影响第15-18页
        1.3.3 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与串长的线性关系第18-20页
        1.3.4 ±11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的研究第2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3页
2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区划分第23-47页
    2.1 直流线路污区划分的原则第23-27页
        2.1.1 直流线路污秽度的划分原则第23-24页
        2.1.2 交流线路绝缘子年度等值盐密的选取原则第24-27页
        2.1.3 直交流积污比的确定第27页
    2.2 准东-华东±1100kV直流线路沿线调研与测量第27-37页
        2.2.1 沿线气候特征概述第28-31页
        2.2.2 沿线工业污染特征概述第31-33页
        2.2.3 沿线盐碱地含盐量测量第33-36页
        2.2.4 沿线绝缘子污秽物粒径测量与分析第36-37页
    2.3 准东-华东直流线路沿线典型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的确定第37-45页
        2.3.1 典型工业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第37-40页
        2.3.2 典型戈壁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第40-43页
        2.3.3 典型农业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第43-45页
    2.4 准东-华东±1100kV直流线路沿线污秽分布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绝缘子的自然污秽特性第47-63页
    3.1 绝缘子污秽可溶物化学成分分析第47-52页
        3.1.1 绝缘子可溶物化学成分测量与分析第47-51页
        3.1.2 工程沿线钙离子含量确定第51-52页
    3.2 绝缘子污秽物灰盐比第52-56页
    3.3 绝缘子上下表面等值盐密比第56-62页
        3.3.1 南北方上下表面积污差异第56-58页
        3.3.2 工程沿线绝缘子上下表面不均匀分布的确定第58-62页
    3.4 本章小节第62-63页
4 ±1100kV特高压用绝缘子外绝缘特性研究第63-75页
    4.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第63-69页
        4.1.1 试验装置第63-66页
        4.1.2 试验方法第66-69页
    4.2 绝缘子串长与污闪电压线性关系研究第69-72页
        4.2.1 试品第69-70页
        4.2.2 试验条件第70-71页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1-72页
    4.3 ±1100kV特高压直流用大吨位瓷绝缘子污闪特性研究第72-74页
        4.3.1 试品第72-73页
        4.3.2 试验条件第73-74页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第75-81页
    5.1 污耐压法确定绝缘子片数第75-76页
    5.2 准东-华东特高压直流外绝缘配置第76-79页
        5.2.1 耐张串瓷绝缘子片数和串长第76-77页
        5.2.2 复合绝缘子串长第77-78页
        5.2.3 重覆冰区V串外绝缘配置第78-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作者简历第87-9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及其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下一篇:运动与饮食干预下肥胖儿童体重变化的能量平衡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