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摘要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范畴 | 第14-16页 |
1.2.1 数据整合及体系结构研究范围概述 | 第15页 |
1.2.2 数据交换效率及安全问题研究范围概述 | 第15-16页 |
1.2.3 数据分析及应用问题研究范围概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6-18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数据交换平台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2.1 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2.2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2.2.1 数据交换平台路由器层交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2.2.2 数据交换平台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2.3 数据交换平台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2.4 数据交换平台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3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 第35-49页 |
3.1 基于XML的教学资源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 第35-48页 |
3.1.1 引言 | 第35-37页 |
3.1.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37-38页 |
3.1.3 异构教育资源数据交换平台中间层体系结构研究 | 第38-44页 |
3.1.4 异构教育资源数据平台应用层体系结构研究 | 第44-48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数据交换平台信息交换效率及安全问题研究 | 第49-95页 |
4.1 并行交叉开关在数据交换平台中的研究 | 第49-61页 |
4.1.1 引言 | 第49-50页 |
4.1.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50-51页 |
4.1.3 并行交叉开关队列网络模型设计 | 第51-52页 |
4.1.4 并行化容争交叉开关交换结构设计 | 第52-55页 |
4.1.5 仿真实验分析 | 第55-61页 |
4.2 瓶颈带宽测量方法在数据交换平台中的研究 | 第61-74页 |
4.2.1 引言 | 第62页 |
4.2.2 相关工作 | 第62-64页 |
4.2.3 基于ICMPv6的带宽测量方法改进模型 | 第64-69页 |
4.2.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69-74页 |
4.3 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在数据交换平台安全问题中的研究 | 第74-84页 |
4.3.1 引言 | 第74-75页 |
4.3.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75页 |
4.3.3 泛洪DoS/DDoS攻击时流量特点分析 | 第75-77页 |
4.3.4 泛洪DoS/DDoS攻击的异常流量监测算法设计 | 第77-81页 |
4.3.5 仿真实验分析 | 第81-84页 |
4.4 OpenMP的并行化程序模型在数字交换平台中的研究 | 第84-94页 |
4.4.1 引言 | 第84-85页 |
4.4.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85-86页 |
4.4.3 OpenMP指令并行程序开销模型 | 第86-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5章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研究 | 第95-107页 |
5.1 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智能导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第95-105页 |
5.1.1 引言 | 第95-96页 |
5.1.2 相关工作介绍 | 第96-98页 |
5.1.3 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智能导学系统模型架构设计 | 第98-99页 |
5.1.4 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智能导学系统领域知识库设计 | 第99-100页 |
5.1.5 高等数学个性化学科评估组件的设计 | 第100页 |
5.1.6 改进型C4.5 算法在智能导学系统中的优化研究 | 第100-102页 |
5.1.7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7-10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