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道教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章 白玉蟾的生平与行迹 | 第19-69页 |
第一节 白玉蟾生卒年辨考 | 第19-25页 |
一、白玉蟾生年辨考 | 第19-22页 |
二、白玉蟾卒年辨考 | 第22-25页 |
第二节 白玉蟾的行迹 | 第25-69页 |
一、从《白玉蟾尺牍》谈起 | 第25-37页 |
二、扑朔迷离的一生 | 第37-42页 |
三、以福州为中心的传道生涯 | 第42-69页 |
第二章 白玉蟾的宇宙论 | 第69-83页 |
第一节 宇宙生成论 | 第70-78页 |
一、无有对待 | 第70-71页 |
二、神炁隐显 | 第71-74页 |
三、造化自然 | 第74-78页 |
第二节 神霄派神化宇宙论 | 第78-83页 |
第三章 白玉蟾的心性论 | 第83-105页 |
第一节 心即道 | 第83-87页 |
一、心与道同 | 第83-85页 |
二、修心即修道 | 第85-87页 |
第二节 心、性、神 | 第87-105页 |
一、心 | 第88-97页 |
二、性 | 第97-100页 |
三、神 | 第100-105页 |
第四章 白玉蟾的工夫论 | 第105-140页 |
第一节 修炼窍脉 | 第105-121页 |
一、任脉与三田 | 第105-110页 |
二、督脉及三关 | 第110-113页 |
三、通任督 | 第113-116页 |
四、玄关一窍 | 第116-121页 |
第二节 内炼成丹 | 第121-132页 |
一、内丹三宝 | 第121-127页 |
二、"守心"致用 | 第127-128页 |
三、"忘"炼"天仙" | 第128-132页 |
第三节 外用成法 | 第132-140页 |
一、神炁关系 | 第132-136页 |
二、守一成雷法 | 第136-140页 |
第五章 白玉蟾的三教合一论 | 第140-152页 |
第一节 以正心诚意融通儒道 | 第141-145页 |
第二节 纳禅学佛法于性命论 | 第145-150页 |
第三节 以金丹大道合同三教 | 第150-152页 |
第六章 白玉蟾的教戒与法脉 | 第152-171页 |
第一节 兴堂立教戒 | 第152-165页 |
一、道规有常 | 第153-155页 |
二、立教九要 | 第155-165页 |
第三节 法脉传承 | 第165-171页 |
一、内丹系 | 第165-166页 |
二、雷法系 | 第166-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7页 |
后记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