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第14-17页 |
| 2.1 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概念 | 第14页 |
| 2.2 企业发展战略特征 | 第14-15页 |
| 2.2.1 发展性 | 第14页 |
| 2.2.2 全局性 | 第14页 |
| 2.2.3 动态平衡性 | 第14-15页 |
| 2.3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 第15页 |
| 2.4 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 第15-16页 |
| 2.4.1 定位 | 第15页 |
| 2.4.2 资源 | 第15-16页 |
| 2.4.3 措施 | 第16页 |
| 2.5 企业发展战略框架 | 第16-17页 |
| 第3章 营口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 3.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 3.1.1 城市商业银行的概念和作用 | 第17页 |
| 3.1.2 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和特点 | 第17-18页 |
| 3.2 营口银行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 3.3 营口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3.4 营口银行发展存在的战略性问题 | 第20-21页 |
| 第4章 营口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33页 |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1-25页 |
| 4.1.1 政策环境分析 | 第21-22页 |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5页 |
| 4.2 银行行业环境分析 | 第25-30页 |
| 4.2.1 银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 4.2.2 银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27-30页 |
| 4.3 机会与威胁分析 | 第30-33页 |
| 4.3.1 发展机会分析 | 第31页 |
| 4.3.2 发展威胁分析 | 第31-33页 |
| 第5章 营口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 第33-44页 |
| 5.1 营口银行管理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 5.1.1 营口银行治理结构 | 第33-34页 |
| 5.1.2 内部控制管理 | 第34页 |
| 5.2 营口银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第34-35页 |
| 5.3 营口银行财务状况分析 | 第35-39页 |
| 5.3.1 资产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 5.3.2 负债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 5.3.3 利润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 5.3.4 监管指标分析 | 第38-39页 |
| 5.4 营口银行业务发展状况 | 第39-40页 |
| 5.5 营口银行创新能力分析 | 第40页 |
| 5.6 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40-44页 |
| 5.6.1 发展优势分析 | 第40-41页 |
| 5.6.2 发展劣势分析 | 第41-44页 |
| 第6章 营口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44-49页 |
| 6.1 营口银行发展战略目标 | 第44-45页 |
| 6.1.1 营口银行战略目标的设定 | 第44页 |
| 6.1.2 营口银行战略目标的特征 | 第44-45页 |
| 6.2 营口银行发展策略的制定 | 第45-49页 |
| 6.2.1 市场定位策略 | 第45页 |
| 6.2.2 营销策略 | 第45-46页 |
| 6.2.3 产品策略 | 第46-47页 |
| 6.2.4 创新策略 | 第47-49页 |
| 第7章 营口银行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49-52页 |
| 7.1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 第49页 |
| 7.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49-50页 |
| 7.3 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 第50页 |
| 7.4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 第50页 |
| 7.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