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于有限元法的大空间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外对大空间火灾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钢筋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大空间下火灾的基本特性与分析方法第17-27页
    2.1 火灾概述第17-22页
        2.1.1 建筑火灾发生条件第17页
        2.1.2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第17页
        2.1.3 火灾中热的传播途径第17-19页
        2.1.4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第19-21页
        2.1.5 建筑火灾影响因素第21-22页
    2.2 大空间建筑火灾特点第22-24页
        2.2.1 大空间建筑的分类第23页
        2.2.2 大空间公用建筑火灾火蔓延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3-24页
    2.3 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方法第24-26页
        2.3.1 专家系统第24页
        2.3.2 网络模拟第24-25页
        2.3.3 区域模拟第25页
        2.3.4 场模拟第25页
        2.3.5 混合模型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FDS的火场模拟分析第27-43页
    3.1 大型商场服装层活动火灾荷载调查第27-32页
        3.1.1 国外的部分火灾荷载调查统计第27-28页
        3.1.2 某大型百货大楼服装层活动火灾荷载的调查报告第28-32页
    3.2 基于FDS的火灾温度场仿真第32-37页
        3.2.1 FDS介绍及其基本理论第32-33页
        3.2.2 网格划分第33-34页
        3.2.3 商场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2.4 火源与可燃物的处理第35-36页
        3.2.5 通风口的定义第36-37页
        3.2.6 输出参数第37页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7-42页
        3.3.1 热释放速率曲线第38页
        3.3.2 竖直方向温度场第38-39页
        3.3.3 水平方向温度场第39-40页
        3.3.4 火灾升温曲线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析第43-55页
    4.1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热工性能第43-47页
        4.1.1 高温下混凝土的材料热工性能第43-46页
        4.1.2 高温下钢筋的材料热工性能第46-47页
    4.2 基于ANSYS的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47-51页
        4.2.1 问题描述及计算假定第47-51页
    4.3 瞬态热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1-54页
        4.3.1 框架柱截面温度场分析第52-53页
        4.3.2 框架梁温度场分析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与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第55-74页
    5.1 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第55-59页
        5.1.1 钢筋的力学性能第55-57页
        5.1.2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57-59页
    5.2 火灾下框架结构温度内力的简化计算方法第59-66页
        5.2.1 刚度等效截面第59-61页
        5.2.2 受火梁温度内力及变形的计算第61-64页
        5.2.3 受火柱温度内力及变形计算第64-66页
    5.3 基于ANSYS的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第66-68页
        5.3.1 基本假设第66页
        5.3.2 模型建立第66-68页
    5.4 框架结构热—结构耦合分析第68-73页
        5.4.1 框架温度场分析结果第68-69页
        5.4.2 框架水平方向变形分析第69-70页
        5.4.3 框架竖直方向变形分析第70-71页
        5.4.4 框架应力分布情况第71-72页
        5.4.5 计算与仿真结果的比对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74-77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邛海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下一篇:公安机关侦讯录音录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