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对策研究--以A单位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的主要问题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国外对劳务派遣的有关研究第10-11页
     ·国内劳务派遣中三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第11页
     ·同工同酬原则的依据第11-12页
     ·国外同工同酬的历史来源第12页
     ·同工不同酬问题在我国现代社会产生的原因第12-13页
     ·劳务派遣制度下同工同酬在我国的现状第13-14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6页
     ·劳务派遣的概念第14-15页
     ·劳务派遣的特征第15页
     ·同工同酬的概念第15-16页
   ·研究方法和章节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劳务派遣和同工同酬原则的研究第17-23页
   ·劳务派遣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劳务派遣在国外的发展历史第17页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有关条款的分析第18-21页
     ·明确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条件第18-19页
     ·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实际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员工的义务第19页
     ·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的关系第19页
     ·明确劳务派遣员工的权利第19-20页
     ·建立劳务派遣监管和赔偿制度第20-21页
     ·界定劳务派遣劳动岗位的适用范围第21页
   ·同工同酬原则的研究第21-23页
     ·同工同酬原则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第21-22页
     ·同工同酬原则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第22-23页
第3章 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个案研究---以A单位为例第23-33页
   ·A单位用工基本情况第23页
   ·A单位岗位概况第23-25页
     ·岗位分类第23-24页
     ·目标岗位分析第24-25页
   ·A单位实施劳务派遣制原因分析第25-26页
   ·A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现状第26-30页
     ·劳动合同工的薪酬分配制度第26-27页
     ·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分配制度第27-28页
     ·实例比较分析第28-30页
   ·A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的危害性分析第30-33页
     ·从劳务派遣员工角度分析第30-31页
     ·从A单位角度分析第31页
     ·从劳务派遣单位角度分析第31-32页
     ·从社会层面分析第32-33页
第4章 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分析第33-36页
   ·中国现行法律规制上的缺陷第33-34页
     ·设立劳务派遣单位门槛太低第33页
     ·劳务派遣适用的行业范围模糊第33页
     ·同工同酬规定可操作性差第33-34页
     ·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会保障权利形同虚设第34页
     ·三方权利和义务不够细致第34页
   ·社会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第34-35页
   ·用工单位利益驱动第35-36页
第5章 完善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对策研究第36-42页
   ·政府规制方面第36-38页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法律规制体系第36-37页
     ·立法细化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支付第37页
     ·立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第37-38页
     ·立法规定劳务派遣员工的派遣期限第38页
   ·劳务派遣员工方面第38页
     ·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增强维权能力第38页
     ·加强劳务派遣员工的集体劳动权利保障意识第38页
   ·政府监管方面第38-39页
     ·加强政府的监察力度,保障派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第38-39页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第39页
   ·用工单位方面第39-40页
     ·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第39页
     ·明确举证责任第39-40页
     ·定期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第40页
   ·劳务派遣机构方面第40-42页
     ·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第40页
     ·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三方关系第40-41页
     ·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第41页
     ·进一步履行劳务派遣单位各项义务第41-42页
第6章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卷内备考表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激励制度研究--以瑞安市人民医院为例
下一篇:自治语境下村两委关系的现状及其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瑞安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