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材料论文--化合物半导体论文

氧化铜薄膜的制备与掺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氧化铜的特性第9-11页
        1.2.1 氧化铜的晶体结构第9-10页
        1.2.2 氧化铜的光电特性第10页
        1.2.3 氧化铜的其他特性第10-11页
    1.3 氧化铜的应用第11-12页
        1.3.1 氧化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第11-12页
    1.4 氧化铜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氧化铜薄膜的制备方法第14-18页
        1.5.1 脉冲激光沉积法第14页
        1.5.2 磁控溅射法第14-15页
        1.5.3 热蒸发法第15-16页
        1.5.4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6-17页
        1.5.5 溶胶凝胶法第17-18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氧化铜薄膜的制备过程及表征第21-31页
    2.1 脉冲激光沉积实验装置第21-24页
        2.1.1 脉冲激光沉积的基本过程第21-23页
        2.1.2 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第23-24页
    2.2 氧化铜薄膜的制备第24-25页
        2.2.1 衬底的预处理第24页
        2.2.2 氧化铜靶材的制备第24页
        2.2.3 氧化铜薄膜的制备第24-25页
        2.2.4 氧化铜薄膜的退火第25页
    2.3 氧化铜薄膜的表征第25-31页
        2.3.1 X射线衍射仪第25-26页
        2.3.2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第26-27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7页
        2.3.4 Hall测试第27-29页
        2.3.5 薄膜膜厚的测试第29-31页
第3章 衬底温度对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31-39页
    3.1 实验过程第31页
    3.2 衬底温度对氧化铜薄膜结构的影响第31-33页
    3.3 衬底温度对氧化铜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3.4 氧化铜薄膜的成分分析第34-36页
    3.5 衬底温度对氧化铜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锂掺杂浓度对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39-47页
    4.1 锂掺杂浓度对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39-45页
        4.1.1 锂掺杂浓度对氧化铜薄膜结构的影响第39-42页
        4.1.2 锂掺杂浓度对氧化铜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4.1.3 锂掺杂浓度对氧化铜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4.2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退火对掺锂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47-59页
    5.1 退火温度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的性能影响第47-50页
        5.1.1 退火温度对掺锂氧化铜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第48页
        5.1.2 退火温度对掺锂氧化铜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5.1.3 退火温度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5.2 退火时间对掺锂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0-55页
        5.2.1 500℃退火时间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的性能影响第50-52页
        5.2.2 700℃退火时间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的性能影响第52-55页
    5.3 退火气氛对掺锂氧化铜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5-58页
        5.3.1 500℃氮气氛与氧气氛退火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的性能影响第55-56页
        5.3.2 700℃氮气氛与氧气氛退火对掺锂氧化铜薄膜的性能影响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项目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
下一篇:基于呋喃桥链染料敏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