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自交系苗期冷胁迫miRNA表达谱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45页
    1.1 植物冷害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7-32页
        1.1.1 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其对玉米的影响第17-18页
        1.1.2 植物低温信号转导途径第18-22页
        1.1.3 植物抗冷相关基因第22-29页
        1.1.4 植物抗冷生理研究第29-32页
    1.2 植物microRNA的研究进展第32-42页
        1.2.1 植物microRNA的生物合成第32-37页
        1.2.2 植物microRNA的作用机制第37-39页
        1.2.3 玉米microRNA的研究第39-42页
        1.2.4 植物microRNA的研究方法第42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2-45页
第2章 玉米自交系的形态学、细胞学及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分析第45-6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2.1.1 试验材料第45页
        2.1.2 试验试剂第45页
        2.1.3 试验仪器第45-46页
        2.1.4 溶液配制第46页
        2.1.5 试验方法第46-4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9-61页
        2.2.1 形态学对比分析第49-52页
        2.2.2 超微结构对比分析第52-56页
        2.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56-57页
        2.2.4 脂肪酸含量比较第57-58页
        2.2.5 ABA (脱落酸) 含量分析第58-59页
        2.2.6 一氧化氮含量分析第59页
        2.2.7 冷胁迫条件下生理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第59-61页
    2.3 讨论第61-64页
        2.3.1 细胞、形态与玉米抗冷性分析第61页
        2.3.2 生理生化指标与玉米抗冷性分析第61-63页
        2.3.3 植物内源信号分子与玉米抗冷性分析第63-64页
    2.4 结论第64-65页
第3章 冷胁迫下两个玉米自交系的miRNA表达谱比较分析第65-9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3.1.1 试验材料第65页
        3.1.2 试剂配制第65-66页
        3.1.3 试验方法第66-7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0-91页
        3.2.1 RNA质量检测第70-72页
        3.2.2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及产出第72-73页
        3.2.3 small RNA分类注释第73-75页
        3.2.4 miRNA鉴定、预测及保守性分析第75-80页
        3.2.5 miRNA表达量分析第80-82页
        3.2.6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82-86页
        3.2.7 miRNA靶基因预测及注释第86-88页
        3.2.8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分析第88-91页
    3.3 讨论第91-95页
        3.3.1 测序质量控制及miRNA鉴定标准第91-92页
        3.3.2 冷处理后下调表达的miRNA第92-93页
        3.3.3 冷处理后上调表达的miRNA第93-95页
        3.3.4 预测的miRNA靶基因参与的代谢调控过程第95页
    3.4 结论第95-97页
第4章 miRNA靶基因降解组测序及RACE验证第97-11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7-101页
        4.1.1 试验材料第97-98页
        4.1.2 RNA文库构建及测序第98页
        4.1.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8页
        4.1.4 5’ RLM-RACE第98-10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101-110页
        4.2.1 RNA质量检测第101-102页
        4.2.2 测序结果统计第102页
        4.2.3 非编码RNA注释第102-107页
        4.2.4 降解位点检测第107-109页
        4.2.5 降解产物的RLM-RACE验证第109-110页
    4.3 讨论第110-111页
    4.4 结论第111-113页
第5章 冷处理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的验证分析第113-13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13-123页
        5.1.1 miRNA的qRT-PCR第113-115页
        5.1.2 靶基因的qRT-PCR第115-116页
        5.1.3 Northern blot第116-12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23-128页
        5.2.1 冷处理条件下miRNA的Northern blot分析第123-125页
        5.2.2 冷处理条件下miRNA及其靶基因表达情况qRT-PCR分析第125-128页
    5.3 讨论第128-131页
        5.3.1 冷胁迫上调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功能第128-129页
        5.3.2 冷胁迫下调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功能第129页
        5.3.3 冷胁迫下部分miRNA在不同自交系中表达模式可能存在差异第129-131页
    5.4 结论第131-133页
第6章 玉米miRNA转化拟南芥的功能分析第133-15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33-144页
        6.1.1 试验材料第133-134页
        6.1.2 试验试剂第134-135页
        6.1.3 试验仪器第135页
        6.1.4 溶液配制第135-137页
        6.1.5 试验方法第137-14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44-150页
        6.2.1 玉米miRNA载体的构建第144-147页
        6.2.2 玉米miRNA转化拟南芥及筛选第147-148页
        6.2.3 转基因拟南芥低温萌芽分析第148-149页
        6.2.4 MiRNA对拟南芥冷响应过程中根长的影响第149-150页
    6.3 讨论第150-152页
    6.4 结论第152-153页
全文结论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1页
附录一 预测新miRNA成熟体序列第171-173页
附录二 预测新miRNA表达量统计第173-175页
附录三 预测新miRNA前体序列第175-179页
附录四 归一化miRNA表达量统计第179-191页
附录五 差异表达miRNA表达量统计第191-203页
附录六 所有miRNA预测靶基因第203-215页
附录七 所有miRNA靶基因注释第215-223页
附录八 冷处理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注释第223-227页
附录九 材料间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注释第227-235页
附录十 本研究所用引物第235-23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238-240页
致谢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蚜抗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分子机制及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下一篇: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