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蚜抗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分子机制及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1 大豆蚜概述第14页
    1.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第14-17页
        1.2.1 拟除虫菊酯简介第14-15页
        1.2.2 拟除虫菊酯作用机制第15-16页
        1.2.3 拟除虫菊酯代谢途径第16页
        1.2.4 高效氯氟氰菊酯第16-17页
    1.3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第17-18页
    1.4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机制研究第18-32页
        1.4.1 表皮穿透力降低与昆虫抗药性关系第19-20页
        1.4.2 细胞色素P450酶系与昆虫抗药性关系第20-22页
        1.4.3 酯酶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第22-25页
        1.4.4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第25-26页
        1.4.5 乙酰胆碱酯酶(Ach E) 与昆虫抗药性关系第26页
        1.4.6 钠离子通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第26-32页
    1.5 蛋白质组学在昆虫抗药性中的应用第32-33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大豆蚜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选育第34-38页
    2.1 试验方法第34-35页
        2.1.1 供试虫源及饲养第34页
        2.1.2 供试药剂第34页
        2.1.3 供试材料第34页
        2.1.4 抗性品系的选育第34-35页
        2.1.5 毒力测定方法第3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2.3 讨论第36-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及交互抗性谱的建立第38-48页
    3.1 试验方法第38-40页
        3.1.1 供试昆虫第38页
        3.1.2 供试药剂第38-39页
        3.1.3 供试材料第39页
        3.1.4 确定最大不致死浓度第39-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2.1 PBO、TPP和DEF三种增效剂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第40-41页
        3.2.2 高效氯氟氰菊酯CRR品系与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第41-45页
    3.3 讨论第45-46页
    3.4 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大豆蚜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药性与羧酸酯酶的关系第48-60页
    4.1 试验方法第48-54页
        4.1.1 供试昆虫第48页
        4.1.2 主要试剂第48-49页
        4.1.3 主要仪器第49页
        4.1.4 酶动力学研究方法第49-51页
        4.1.5 分子机制研究第51-5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4.2.1 大豆蚜高效氯氟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比活力比较第54-55页
        4.2.2 大豆蚜CRR和CSS品系的DNA提取第55-56页
        4.2.3 总RNA提取及纯化第56页
        4.2.4 q RT-PCR验证第56-58页
    4.3 讨论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大豆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量及钠离子通道IIS4-S6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60-78页
    5.1 试验方法第60-70页
        5.1.1 供试虫源第60页
        5.1.2 药品与仪器第60-61页
        5.1.3 细胞色素P450第61-65页
        5.1.4 钠离子通道第65-7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5.2.1 大豆蚜CRR和CSS品系中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量的比较第70-72页
        5.2.2 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大豆蚜与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关系第72-74页
    5.3 讨论第74-75页
    5.4 小结第75-78页
第六章 大豆蚜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药性蛋白质组学研究第78-94页
    6.1 试验方法第78-81页
        6.1.1 供试昆虫第78页
        6.1.2 蛋白的提取第78页
        6.1.3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78页
        6.1.4 蛋白质双向电泳第78-80页
        6.1.5 图像分析第80页
        6.1.6 蛋白质质谱鉴定第80-81页
        6.1.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1页
        6.1.8 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第8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1-89页
        6.2.1 大豆蚜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成虫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第81-83页
        6.2.2 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第83-89页
        6.2.3 大豆蚜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差异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第89页
    6.3 讨论第89-93页
        6.3.1 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相关的细胞骨架蛋白差异表达第89-90页
        6.3.2 与糖酵解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在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中起主要作用第90-91页
        6.3.3 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蛋白质折叠和解毒作用在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第91-93页
    6.4 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2页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导师简介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贾第虫病毒microRNA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玉米自交系苗期冷胁迫miRNA表达谱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