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新格局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及对策--基于上海经验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3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本文创新及不足第18-19页
第2章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9-25页
    2.1 主要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含义第19-20页
        2.1.2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20-22页
    2.2 相关理论阐述第22-23页
        2.2.1 罗尔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2-23页
        2.2.2 社会保障权利的基本内容第23页
    2.3 相关理论在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中的运用第23-25页
        2.3.1 普遍保障原则第24页
        2.3.2 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原则第24-25页
第3章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相关政策与分析第25-33页
    3.1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的历史沿革第25-28页
    3.2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的评价分析第28-33页
        3.2.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政策亮点第28-29页
        3.2.2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内在缺陷第29-31页
        3.2.3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政策亮点第31页
        3.2.4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内在缺陷第31-33页
第4章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3-43页
    4.1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基于上海经办现状第33-39页
        4.1.1 政策制定上,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衔接存在兼容障碍第34页
        4.1.2 实际经办中,重复参保、违规补缴问题明显第34-36页
        4.1.3“城职保”短期内多次转续造成效率低下第36页
        4.1.4“城职保”转入“城乡居保”后养老待遇过低第36-37页
        4.1.5 各地社保经办机构政策把握不一致或执行不合规第37-38页
        4.1.6 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间沟通渠道不畅第38-39页
    4.2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9-43页
        4.2.1 各地原有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与统筹层次存在差异第39-40页
        4.2.2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账户性质存在差异第40-41页
        4.2.3 各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第41-42页
        4.2.4 各地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第42-43页
第5章 西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实践和启示第43-48页
    5.1 欧盟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践第43-46页
    5.2 欧盟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启示第46-48页
        5.2.1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基础第46-47页
        5.2.2 明确权益计算方法是关键第47页
        5.2.3 设置专门管理经办机构是组织保障第47页
        5.2.4 搭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支撑第47-48页
第6章 化解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措施第48-52页
    6.1 路径选择:分步骤、分阶段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48-49页
    6.2 保障措施第49-52页
        6.2.1 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相关政策第49页
        6.2.2 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制度间待遇差距第49-50页
        6.2.3 成立专门的经办机构并建立部中心层面的沟通协调机制第50页
        6.2.4 尽快完成数字信息共享及网络沟通平台的搭建第50-51页
        6.2.5 其他配套政策第51-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治理视角下公共经济体系的政府角色重塑--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例
下一篇:上海市土地储备资金多元化筹措渠道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X号线Y区站点周边土地收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