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纤毛运送蛋白IFT25与IFT27基因分析及体内外互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前言第8-20页
   ·莱茵衣藻第8-10页
       ·莱茵衣藻的结构第8页
     ·莱茵衣藻生活史第8-9页
     ·莱茵衣藻作为实验载体的优势第9-10页
   ·纤毛第10-12页
     ·纤毛的结构第10页
     ·纤毛的分类第10-11页
     ·纤毛的功能第11-12页
     ·纤毛病第12页
   ·纤毛运送蛋白(IFT)第12-15页
     ·IFT的发现第12页
     ·IFT的组成第12-13页
     ·IFT的运动机制第13-15页
   ·RNA干扰第15-17页
     ·RNA干扰载体构建的方法第16页
     ·RNA干扰载体构建的特征第16-17页
   ·莱茵衣藻核转化第17-18页
     ·基因枪法第17页
     ·玻璃珠法第17页
     ·电击法第17-18页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8-19页
     ·主要内容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42页
   ·实验材料第20-28页
     ·藻种,菌种,质粒及引物第20-21页
     ·主要药品第21-23页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培养基第24-25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5-28页
   ·实验方法第28-42页
     ·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及软件应用第28-29页
     ·体外相互作用第29-36页
     ·体内相互作用第36-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61页
   ·莱茵衣藻基因ift25与ift27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49页
     ·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2-43页
     ·蛋白理化性质与结构分析第43-49页
   ·IFT25与IFT27体外相互作用研究第49-55页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2T-IFT25,pMAL-C2H-IFT27的构建第49-50页
     ·重组质粒pGEX2T-IFT25,pMAL-C2H-IFT27的双切验证第50-51页
     ·转化菌株载体导入验证第51页
     ·IFT25和IFT27在蛋白水平的相互作用第51-55页
   ·IFT25与IFT27体内相互作用研究第55-61页
     ·莱茵衣藻人工干扰载体的构建(以pChlamyRNA3int-IFT25为例)第55页
     ·pChlamyRNA3int-IF25及pChlamyRNA3int-IFT27的测序验证第55-56页
     ·莱茵衣藻生长曲线测定第56-57页
     ·莱茵衣藻核转化第57页
     ·抗性藻种的筛选第57-58页
     ·IFT25与IFT27在转录水平的关系第58-59页
     ·IFT25与IFT27在蛋白水平的关系第59-61页
4 结论第61-62页
   ·莱茵衣藻IFT25与IFT27蛋白序列分析第61页
   ·体外相互作用第61页
   ·体内相互作用第61-62页
5 展望第62-63页
6 参考文献第63-68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8-69页
8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血清型3结合疫苗的研制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足底压力的坡道步态失稳自适应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