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一)曹禺戏剧语言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二)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三)“着”字句及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语料来源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中“着”字句的语表分析 | 第17-31页 |
| 一、“着”字句的一般语表形式及其特征 | 第18-19页 |
| 二、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中“着”字句的语表形式及其特征 | 第19-30页 |
| (一)动+着 | 第19-21页 |
| (二)动+着+名 | 第21-22页 |
| (三)名+动+着 | 第22页 |
| (四)名1+动+着+名2 | 第22-23页 |
| (五)动1+着+动2 | 第23-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中“着”字句的语里分析 | 第31-42页 |
| 一、“着”字句的前、中、后三段的语里意义 | 第31-33页 |
| 二、前、中、后三段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33-41页 |
| (一)动作+受事 | 第33-34页 |
| (二)施事+动作 | 第34页 |
| (三)施事+动作+受事 | 第34-35页 |
| (四)处所+动作+施事 | 第35-36页 |
| (五)处所+动作+受事 | 第36页 |
| (六)动作+处所 | 第36页 |
| (七)其他语义关系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曹禺戏剧舞台指示语言中“着”字句的语值分析 | 第42-59页 |
| 一、展示舞台时空 | 第42-43页 |
| 二、构拟现实语境 | 第43-45页 |
| 三、刻画人物形象 | 第45-49页 |
| 四、凸现戏剧冲突 | 第49-51页 |
| 五、强化语言功能 | 第51-53页 |
| 六、体现风格特点 | 第53-58页 |
| (一)“着”字句使用频繁 | 第53-56页 |
| (二)“着”字句中善用多个修饰成分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