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许地山笔下的南洋形象--以《命命鸟》、《缀网劳蛛》为中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 绪论第10-26页
 1 方法的界定第10-11页
 2 缺失的一角第11-26页
   ·国内外的许地山研究第11-17页
   ·比较文学形象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的发展第17-23页
   ·叠合的和缺失的第23-26页
二 盛杯:写实底子上的浪漫传奇小说第26-40页
 1 浪漫传奇和宗教精神的浸润第27-32页
   ·《命命鸟》、《缀网劳蛛》中浓郁的浪漫色彩第27-30页
   ·母亲祖母信佛而天然亲近佛教第30-31页
   ·加入闽南伦敦会(基督教会)而生发的基督情怀第31-32页
   ·致力宗教比教学第32页
 2 现实主义和“为人生”的根基第32-36页
   ·《命命鸟》、《缀网劳蛛》中的现实主义底色第33-35页
   ·父亲“庭训”儒家的“落花生精神”第35-36页
   ·秉持的“为人生”思想第36页
 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融现象第36-40页
   ·前期创作特有的浪漫主义调子第37-38页
   ·贯穿始终越显越强的现实主义基调第38-39页
   ·多种叙事方式同时呈现第39-40页
三 佳酿:南洋形象的建构第40-58页
 1 东西文明交汇的南洋第40-44页
   ·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第40-42页
   ·印度佛教文化的千年传承第42-43页
   ·殖民地上摇曳西方文明罂粟第43-44页
 2 《命命鸟》、《缀网劳蛛》中的南洋描述第44-52页
   ·缅甸佛光中的《命命鸟》第45-48页
   ·马来福音下的《缀网劳蛛》第48-51页
   ·缅甸、马来民俗的呈现第51-52页
 3 同期作家对南洋的集体想象第52-58页
   ·艰难求生于缅甸:艾芜的南行漂泊第53-54页
   ·革命失败辗转南下:洪灵菲和《流亡》第54-55页
   ·浮光掠影只是旅人:徐志摩《浓得化不开》和老舍《小坡的生日》第55-56页
   ·其他留文南洋的作家:郁达夫、巴金等第56-58页
四 回甘:“他者”的背后第58-70页
 1“他者”和“自我”第58-60页
   ·显在的“他者”第59-60页
   ·始终秉持的“自我”第60页
 2 许地山南洋书写中隐含的三角关系第60-63页
   ·最熟悉的外壳——佛性的缅地生活第61页
   ·文本中缺席的存在——源头处的印度第61-62页
   ·狂飙突进时代留存的沃土——中国优良古典文化第62-63页
 3 理想本土形象的试验第63-70页
   ·美好的话题——爱情第63-64页
   ·完美的载体——多种女性形象第64-65页
   ·思想的汇流——儒、佛、基督、道第65-66页
   ·终极成像——宗教世俗化和民间道义的极致发展第66-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中的“东京”研究
下一篇:闺秀型创作的互文性解读--以凌叔华与杨绛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