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一) 国际背景第9页
  (二) 国内背景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6页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二) 麦西热甫相关研究第11-12页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第12-15页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6页
 三、研究目的、方法、意义第16-17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三)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第一章 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形成与发展第17-30页
 一、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形成第17-19页
 二、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发展第19-22页
 三、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特点分析第22-25页
  (一) 歌乐式和鼓吹乐并存的音乐特点第23-24页
  (二) 幽默诙谐与西域乐舞遗存的舞蹈特点第24-25页
  (三) 开依提麦西热甫——"西域戏弄"的遗存痕迹突出的游戏特点第25页
 四、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功能第25-30页
  (一) 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愉悦身心第26页
  (二) 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寓教于乐第26-27页
  (三) 亲切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民间第27-28页
  (四) 精美绝伦的表演艺术,传承发展第28页
  (五) 美美与共的乐舞享用,陶冶情操第28-30页
第二章 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传承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第30-39页
 一、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主体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第30-33页
 二、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方式第33-34页
  (一) 家庭传承第33页
  (二) 学校传承第33页
  (三) 社会传承第33-34页
 三、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空间第34-35页
  (一) 地理概念的传承空间第34-35页
  (二) 时空概念的传承空间第35页
 四、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现代化语境下的变迁第35-39页
  (一) 外在表现的变化第36-37页
  (二) 内在功能的变化第37-39页
第三章 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第39-48页
 一、吐曾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9-43页
  (一) 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传承链难以为继第39-40页
  (二) 当地民众缺乏对麦西热甫的传承、保护意识第40-41页
  (三) 吐鲁番政府的"输血"性保护存在一定局限第41-42页
  (四) 村落社区和民间组织参与较少第42页
  (五) 碎片化现象严重,背离了保护的整体性和本真性原则第42-43页
 二、吐鲁番吾尔族麦西热甫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第43-48页
  (一)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传承人的优惠政策和相关义务第43-44页
  (二) 积极引导民众对麦西热甫的热爱、传承和保护意识第44-45页
  (三) 政府由"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进行管理和保护第45页
  (四) 吸纳民间组织的资金和人才,在农村社区开展活动第45-46页
  (五) 坚持"整体性、本真性"的原则,防止碎片化,第46-48页
第四章 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发展前景第48-54页
 一、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律为麦西热甫带来的传承发展契机第48-50页
 二、吐鲁番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麦西热甫带来积极影响第50-51页
 三、吐鲁番葡萄节的成功举办为麦西热甫的传承和发展搭建平台第51-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场文化建设研究--以八师石河子市广场文化为例
下一篇:兵团影视作品与兵团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