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教育教学改革 | 第9-10页 |
·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概况 | 第10-11页 |
·教学范式的改变 | 第11页 |
·学情分析的重要地位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学情分析理论综述 | 第18-19页 |
·德国“柏林教学”学派中的学情研究理论 | 第18页 |
·美国有效教学理论 | 第18-19页 |
·学情分析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教学设计 | 第19页 |
·学情 | 第19页 |
·学情分析 | 第19-21页 |
·教学有效性 | 第21-22页 |
第3章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学习对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观察法 | 第22页 |
·经验分析法 | 第22页 |
·问卷法 | 第22页 |
·测验法 | 第22-23页 |
·访谈法 | 第23页 |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纵向分析 | 第23页 |
·横向分析 | 第23-24页 |
·教学环境分析方法 | 第24页 |
·物理环境分析 | 第24页 |
·心理环境分析 | 第24页 |
·教学主体(教师)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知识分析 | 第25页 |
·技能分析 | 第25页 |
·个性分析 | 第25-26页 |
·课程标准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知识与技能分析 | 第26页 |
·过程与方法分析 | 第26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 第26-27页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情分析案例研究 | 第27-36页 |
·探究型案例的学情分析探索 | 第27-29页 |
·探究性学习 | 第27-28页 |
·课前分析 | 第28页 |
·课堂分析 | 第28-29页 |
·课后分析 | 第29页 |
·总结 | 第29页 |
·合作学习型案例的学情分析探索 | 第29-33页 |
·合作型学习 | 第29-30页 |
·课前分析 | 第30-32页 |
·课堂分析 | 第32页 |
·课后分析 | 第32-33页 |
·总结 | 第33页 |
·自主学习型案例的学情分析探索 | 第33-36页 |
·自主性学习 | 第33页 |
·课前分析 | 第33-35页 |
·课堂分析 | 第35页 |
·课后分析 | 第35页 |
·总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6-39页 |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学情分析的建议 | 第37-39页 |
·学情分析要有针对性 | 第37-38页 |
·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 第38页 |
·教学方法要灵活 | 第38页 |
·把握好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