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与大肠杆菌代谢调控及转录传感元件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1页
   ·3-HP简介第21-22页
   ·3-HP的合成方法第22-23页
     ·化学合成第22页
     ·生物合成法第22-23页
       ·涉及3-HP的微生物代谢作用第22页
       ·3-HP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2-23页
   ·K.pneumoniae与E.coli第23-24页
   ·混菌体系概述第24-25页
   ·RNA聚合酶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第25-26页
     ·RNA聚合酶概述第25-26页
     ·转录调控元件的研究第26页
     ·基于σ因子转录调控在改进细胞表型方面的研究第26页
   ·代谢调控概述第26-27页
   ·合成生物学方法第27页
   ·基因敲除技术第27-29页
     ·RecA系统第28页
     ·Red重组系统第28页
     ·ZFN技术和TALEN技术第28页
     ·CRISPR技术第28-29页
   ·立项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基于σ因子转录调控在改进细胞表型方面的研究第31-49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材料第31-33页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1-32页
     ·基因和重组质粒第32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8页
     ·重组菌的构建第33-36页
       ·基因组的提取第33-34页
       ·质粒的提取第34页
       ·PCR反应体系及其产物的回收第34页
       ·切胶回收第34-35页
       ·双酶切反应和DNA连接反应第35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5页
       ·热转化法第35-36页
       ·电转化法第36页
     ·绿色荧光蛋白分析第36页
       ·制样第36页
       ·流式细胞仪使用方法第36页
     ·酶活分析第36-37页
     ·摇瓶和上罐发酵第37页
     ·SDS-PAGE分析第37-38页
       ·蛋白电泳的制样第37页
       ·浓缩胶和分离胶的制备第37-38页
       ·染色液和脱色液的制备第38页
     ·代谢物分析方法第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K.pneumoniae基因组的提取第38-39页
     ·GFP、Pkana、rpoE、rpoS、dksA及ald4基因的克隆第39-40页
     ·GFP、Pkana、rpoE、rpoS、dksA及ald4基因的连接转化第40-41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量第41-42页
     ·重组菌的ALD4酶活分析第42-43页
     ·SDS-PAGE分析第43-44页
     ·摇瓶发酵分析第44-46页
     ·K.pneumoniae(pET-pk-ald4-pkana-rpoE)上罐发酵的研究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共培养研究第49-59页
   ·引言第49页
   ·实验材料第49-50页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49-50页
     ·基因和重组质粒第50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4页
     ·重组菌的构建第50-53页
       ·质粒的提取第51页
       ·cm基因的克隆第51-52页
       ·cm基因的切胶回收第52页
       ·pET-cm载体的酶切连接反应第52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52页
       ·载体pET-cm的热转化第52-53页
       ·载体pET-28a的电转化第53页
     ·重组工程菌的培养第53页
     ·分析测定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57页
     ·工程菌E.coli(pET-cm)和K.pneumoniae(pET-28a)的构建第54页
     ·共培养和单独培养菌体生物量的分析第54-55页
     ·菌落数的测定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中3-羟基丙酸代谢分向的研究第59-77页
   ·引言第59页
   ·实验材料第59-61页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59-60页
     ·基因和重组质粒第60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6页
     ·RecA重组系统第61-62页
     ·八个单敲除载体和菌株的构建第62-64页
       ·基因组模板的提取第62页
       ·pET-cm质粒的提取第62页
       ·同源臂基因序列的PCR反应体系及其产物回收第62-63页
       ·同源臂基因序列切胶回收第63页
       ·双酶切反应和DNA连接反应第63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63-64页
       ·热转化法第64页
       ·敲除质粒的电转化法第64页
     ·单基因敲除与双基因敲除第64页
       ·单基因敲除第64页
       ·双基因敲除第64页
     ·摇瓶和上罐发酵第64-65页
     ·SDS-PAGE分析第65-66页
       ·蛋白电泳的制样第65页
       ·浓缩胶和分离胶的制备第65-66页
       ·染色液和脱色液的制备第66页
     ·代谢物分析方法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八个单基因敲除菌和K.pneumoniae(tac-puuc-△adhP-△pflB)的构建第66-69页
     ·单基因敲除菌的摇瓶发酵分析第69-71页
     ·K.pneumoniae △adhP△pflB(tac-puuC)的摇瓶发酵分析第71-74页
     ·K.pneumoniae △adhP△pflB(tac-puuC)的上罐发酵分析第74-75页
     ·SDS-PAGE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总结第77页
   ·创新点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85页
 附录1 本研究用到的试剂第83-84页
 附录2 本研究所用到的仪器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导师和作者简介第87-8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0页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阶跃测试的连续系统辨识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特征挖掘与SVM集成的基因组缺失变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