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粮食作物产量现状以及改善策略 | 第10页 |
·植物光合作用 | 第10-11页 |
·C_4光合作用 | 第11-13页 |
·C_4植物高光合效率 | 第13-14页 |
·C_4植物花环型结构 | 第14-15页 |
·C_3植物进行C_4改造的尝试 | 第15-17页 |
·C_4光合模式植物的研究 | 第17-18页 |
·狐尾草作为研究C_4光合作用模式植物的优势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水生型大莎草形成花环型结构所需的胁迫条件 | 第20-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诱导条件下大莎草的培养种植 | 第20-21页 |
·大莎草石蜡组织切片 | 第21-22页 |
·大莎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大莎草PEPC、PPDK、NAD-ME酶活的测定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胁迫条件下大莎草叶状茎的解剖结构 | 第23-26页 |
·大莎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大莎草PEPC、PPDK、NAD-ME酶活的测定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诱导条件下大莎草花环型结构的变化 | 第27-28页 |
·大莎草的研究价值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狐尾草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 | 第29-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狐尾草种子的繁育 | 第29页 |
·菌株、载体及目的基因 | 第29-30页 |
·干涉载体构建 | 第30-33页 |
·表达载体转化至农杆菌 | 第33-34页 |
·农杆菌介导的狐尾草遗传转化 | 第34-38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8-39页 |
·狐尾草诱导培养基优化 | 第39页 |
·狐尾草石蜡组织切片制作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狐尾草植株花环型结构的形成过程 | 第39-40页 |
·狐尾草种子的繁育 | 第40-41页 |
·狐尾草愈伤组织遗传转化过程 | 第41-42页 |
·T0代转化植株的阳性检测 | 第42-43页 |
·狐尾草愈伤组织的瞬时转化 | 第43页 |
·狐尾草愈伤组织敏感性实验 | 第43-44页 |
·狐尾草愈伤组织遗传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44-45页 |
·诱导培养基的优化 | 第45-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8页 |
·本研究面临的挑战 | 第48-49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狐尾草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49-50页 |
·农杆菌介导狐尾草穗状花序的侵染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