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恒源煤矿支护现状调研分析 | 第21-45页 |
·矿井地质概况 | 第21-25页 |
·矿区地理位置及简介 | 第21-22页 |
·矿井构造 | 第22-25页 |
·调研巷道基本信息 | 第25页 |
·调研回采巷道基本信息 | 第25-34页 |
·Ⅱ632工作面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25-28页 |
·Ⅱ6113工作面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28-31页 |
·458工作面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31-34页 |
·回采巷道变形规律分析 | 第34页 |
·调研准备巷道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34-40页 |
·Ⅱ63采区巷道群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34-37页 |
·二水平回风下山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37-40页 |
·准备巷道变形规律分析 | 第40页 |
·调研开拓巷道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5页 |
3 恒源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45-69页 |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45-55页 |
·模糊现象与模糊聚类 | 第45页 |
·分类指标的选取 | 第45-47页 |
·回采巷道模糊聚类分析 | 第47-50页 |
·回采巷道实例分析 | 第50-54页 |
·回采巷道分类及支护控制原则 | 第54-55页 |
·开拓、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55-66页 |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主要思想 | 第56页 |
·开拓、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 | 第56-63页 |
·开拓、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性次分类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9页 |
4 典型巷道支护设计优化数值模拟分析 | 第69-95页 |
·数值模拟概述 | 第69-70页 |
·典型回采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 第70-85页 |
·模型巷道基本地质条件 | 第70-71页 |
·模拟目的 | 第71页 |
·模型构建 | 第71-72页 |
·边界条件及岩体参数 | 第72-73页 |
·支护材料及参数 | 第73-75页 |
·结果分析 | 第75-85页 |
·典型准备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 第85-93页 |
·模型巷道基本地质条件 | 第85-86页 |
·模型构建 | 第86-87页 |
·支护材料及参数 | 第87页 |
·模型模拟效果分析 | 第87-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5 工程实践 | 第95-99页 |
·工程背景 | 第95页 |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95页 |
·实践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95-96页 |
·巷道围岩控制 | 第96页 |
·巷道监测及支护效果分析 | 第96-99页 |
·巷道检测点布置 | 第96页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96-99页 |
6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