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采动地表移动观测站技术设计--以朱集东煤矿1111(3)工作面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的提出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 第16-38页 |
·测区概况 | 第16-24页 |
·交通与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18页 |
·朱集东煤矿地质采矿条件简介 | 第18-20页 |
·1111(1)首采面采后地质采矿条件简介 | 第20-22页 |
·1111(3)首采面采后地质采矿条件简介 | 第22-24页 |
·设计原则及依据 | 第24-28页 |
·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设计依据 | 第25页 |
·设计技术资料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地表移动观测线设计 | 第28-34页 |
·观测站设计采用的开采沉陷参数 | 第29-30页 |
·走向观测线的设计 | 第30-31页 |
·倾向观测线的设计 | 第31-33页 |
·主井保护煤柱监测站的设计 | 第33-34页 |
·测点设计及埋设 | 第34-38页 |
·测点设计坐标 | 第34-35页 |
·测点位置测设 | 第35页 |
·测点结构及埋设 | 第35-38页 |
3 观测方案设计 | 第38-50页 |
·连接测量 | 第38-45页 |
·平面连接测量 | 第38-44页 |
·高程连接测量 | 第44-45页 |
·全面测量 | 第45-46页 |
·全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第45-46页 |
·支距测量 | 第46页 |
·日常测量 | 第46-50页 |
·巡视测量 | 第47页 |
·日常测量 | 第47页 |
·加密水准测量 | 第47页 |
·观测程序 | 第47-50页 |
4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数据处理方案设计 | 第50-62页 |
·GNSS CORS系统平面基准建立 | 第50-55页 |
·平面坐标系统转换模型 | 第50-53页 |
·转换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模型 | 第51-52页 |
·转换参数的高崩溃污染率抗差估计 | 第52页 |
·转换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52-53页 |
·GPS网平面坐标转换后的精度评定 | 第53-55页 |
·GNSS CORS系统 | 第55-56页 |
·GNSS基准网高程系统转换模型 | 第55页 |
·高程系统转换的精度评定 | 第55-56页 |
·水准网数据处理方案设计 | 第56-60页 |
·观测值改正模型 | 第56-58页 |
·质量评价方案 | 第58-60页 |
·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案设计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2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