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11-16页 |
| ·和谐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 第11页 |
| ·和谐社会的提出 | 第11页 |
| ·和谐社会的特征 | 第11页 |
|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 | 第11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1-1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1-1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第1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 第12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第12-16页 |
| ·导向作用 | 第12-13页 |
| ·激励作用 | 第13-14页 |
| ·调节作用 | 第14-15页 |
| ·凝聚作用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6-2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 ·家庭教育的缺失 | 第16页 |
| ·学校教育的缺失 | 第16-18页 |
| ·自身发展的缺失 | 第18-21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 ·全球化的挑战 | 第21-22页 |
| ·网络带来的挑战 | 第22页 |
| ·市场经济的冲击 | 第22-23页 |
|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 第24-38页 |
| ·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24-28页 |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24-25页 |
|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26页 |
| ·坚持规律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27页 |
|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8页 |
|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8-32页 |
| ·生命教育 | 第28页 |
| ·励志教育 | 第28-29页 |
| ·和谐观教育 | 第29-30页 |
| ·平民化教育 | 第30页 |
| ·诚信教育 | 第30-31页 |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31-32页 |
|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32-38页 |
| ·运用情理交融法 | 第32-33页 |
| ·运用隐性教育法 | 第33-34页 |
| ·运用超前教育法 | 第34-36页 |
| ·运用生态教育法 | 第36-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详细摘要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