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独奏性格变奏曲的特征探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 二、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7-10页 |
| (一) 国内研究状况 | 第8页 |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变奏手法和钢琴独奏变奏曲的发展概论 | 第10-19页 |
| 第一节 变奏手法的发展和分类 | 第10-13页 |
| 一、变奏手法的发展 | 第10-12页 |
| 二、变奏手法的分类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钢琴独奏变奏曲的发展 | 第13-19页 |
| 一、浪漫主义时期之前的钢琴独奏变奏曲 | 第13-15页 |
| 二、浪漫主义——性格变奏曲的时代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浪漫主义时期性格变奏曲的特征与技法 | 第19-53页 |
| 第一节 主题特征 | 第19-21页 |
| 一、主题结构 | 第19-20页 |
| 二、主题来源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变奏手法 | 第21-42页 |
| 一、装饰变奏 | 第26-30页 |
| (一) 紧跟主题出现 | 第26-27页 |
| (二) 展开部的运用 | 第27-28页 |
| (三) 再现部的标志 | 第28-30页 |
| 二、性格变奏 | 第30-40页 |
| (一) 动机和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 | 第30-37页 |
| 1、动机 | 第30-34页 |
| (1) 自由模进发展 | 第31-33页 |
| (2) 复调模仿手法 | 第33-34页 |
| 2、动机-主题 | 第34-37页 |
| (1) 相对位置基本不变 | 第35-36页 |
| (2) 主题线条拉长 | 第36-37页 |
| (3) 节奏紧缩 | 第37页 |
| (4) 动机-主题与新节奏型的结合 | 第37页 |
| (二) 结构的扩充以及新材料的插入 | 第37-38页 |
| (三) 变奏的“变奏” | 第38-40页 |
| 三、自由变奏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性格变奏曲的整体逻辑规划 | 第42-53页 |
| 一、与其它曲式的结合 | 第42-44页 |
| (一) 与奏鸣曲式的结合 | 第42-43页 |
| (二) 与回旋曲式的结合 | 第43-44页 |
| 二、性格发展线条和体裁风格的倾向 | 第44-53页 |
| (一) 性格发展线条 | 第46-49页 |
| 1、充满线条感的呈示部 | 第47页 |
| 2、不稳定的展开部 | 第47-48页 |
| 3、再现部的回归以及再发展 | 第48-49页 |
| 4、自由形式的《交响练习曲》 | 第49页 |
| (二) 体裁风格的倾向 | 第49-53页 |
| 1、舞曲风格 | 第49-50页 |
| 2、谐谑曲风格 | 第50页 |
| 3、进行曲风格 | 第50-51页 |
| 4、幻想曲风格 | 第51-52页 |
| 5、狂想曲风格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性格变奏曲的历史性特征 | 第53-59页 |
| 第一节 巴洛克时代遗留的变奏艺术财富 | 第53-55页 |
| 一、音乐的逻辑性思维 | 第53-54页 |
| 二、情绪发展线条与体裁的倾向 | 第54页 |
| 三、固定基础变奏持续发展手法 | 第54-55页 |
| 四、复调音乐的广泛运用 | 第55页 |
| 第二节 性格变奏与浪漫主义时期贯穿统一手法的联系 | 第55-56页 |
| 第三节 性格变奏曲的发展与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关系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一 | 第63-70页 |
| 附录二 | 第70-73页 |
| 附录三 | 第73-84页 |
| 附录四 | 第84-88页 |
| 附录五 | 第88-90页 |
| 附录六 | 第90-95页 |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