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文字的动态色彩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选题来源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研究范畴界定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0页 |
| ·论文框架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屏幕文字的色彩数字化呈现 | 第22-40页 |
| ·数字化呈现的文字色彩 | 第22-29页 |
| ·数字化生成 | 第22-25页 |
| ·数字交互 | 第25-27页 |
| ·呈现的偏差 | 第27-29页 |
| ·屏幕文字的色彩视知觉 | 第29-38页 |
| ·视知觉生成过程 | 第29-30页 |
| ·屏幕视野的清晰度差异 | 第30-32页 |
| ·屏幕色彩的分辨力差异 | 第32-35页 |
| ·色觉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屏幕文字的色彩运动特性 | 第40-63页 |
| ·时空之维 | 第40-45页 |
| ·视觉暂留 | 第40-41页 |
| ·时间态 | 第41-43页 |
| ·空间态 | 第43-45页 |
| ·文字色彩运动的感受 | 第45-52页 |
| ·运动节奏 | 第45-47页 |
| ·运动塑形 | 第47-50页 |
| ·运动叙事 | 第50-52页 |
| ·色彩运动的屏幕呈现 | 第52-61页 |
| ·动态“拖尾”现象 | 第52-53页 |
| ·设计与播放的制约 | 第53-56页 |
| ·软硬兼施 | 第56-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屏幕文字与动态色彩的实验分析 | 第63-83页 |
| ·实验一——屏幕文字与动态色彩逻辑的实验 | 第63-69页 |
| ·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64-67页 |
| ·结果讨论 | 第67-69页 |
| ·实验二——屏幕文字与动态色彩情感的实验 | 第69-71页 |
| ·理论分析 | 第69-70页 |
|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70-71页 |
| ·结果讨论 | 第71页 |
| ·实验三——屏幕文字与动态色彩背景搭配的实验 | 第71-77页 |
| ·理论分析 | 第71-72页 |
|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72-74页 |
| ·结果讨论 | 第74-77页 |
| ·实验四——屏幕文字与动态色彩运动的实验 | 第77-81页 |
| ·理论分析 | 第77-78页 |
|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78-80页 |
| ·结果讨论 | 第80-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屏幕文字动态色彩的设计准则与方法 | 第83-100页 |
| ·设计准则 | 第83-86页 |
| ·“诱目”与“可读” | 第83-84页 |
| ·“三匹配”准则 | 第84-85页 |
| ·“动静相照”的平衡 | 第85-86页 |
| ·设计方法 | 第86-98页 |
| ·创意之源 | 第86-88页 |
| ·构思之路 | 第88-90页 |
| ·时空设计法 | 第90-93页 |
| ·工效设计法 | 第93-98页 |
| ·小结 | 第98-100页 |
| 结语 | 第100-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