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平税法机理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绪论 | 第18-35页 |
第一章 衡平税法生成的基础 | 第35-59页 |
第一节 衡平税法生成的经济基础 | 第35-44页 |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态势 | 第35-40页 |
二、非均衡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40-44页 |
第二节 衡平税法生成的社会基础 | 第44-50页 |
一、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 第45-47页 |
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 第47-48页 |
三、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 第48-50页 |
第三节 衡平税法生成的理论基础 | 第50-59页 |
一、治国者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理论探索 | 第52-54页 |
二、学界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理论研究 | 第54-59页 |
第二章 衡平税法机理的由来 | 第59-84页 |
第一节 衡平税法机理设置的依据 | 第59-74页 |
一、衡平税法机理设置的理论依据 | 第60-66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设置的现实基础 | 第66-74页 |
第二节 衡平税法机理的构造 | 第74-84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法功能构造的前提 | 第75-77页 |
二、税法调节功能构造的基本原理 | 第77-81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的提出 | 第81-84页 |
第三章 衡平税法机理的阐释 | 第84-127页 |
第一节 衡平理念的解析 | 第84-96页 |
一、关于“衡平”研究的梳理 | 第84-87页 |
二、“衡平”的语词分析 | 第87-91页 |
三、衡平理念的解析 | 第91-96页 |
第二节 衡平税法机理的内涵 | 第96-109页 |
一、衡平税法机理内涵的一般性阐释 | 第97-101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内涵的具体解析 | 第101-109页 |
第三节 衡平税法机理的生发运行 | 第109-117页 |
一、衡平税法机理宏观层面的生发运行 | 第110-113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微观层面的生发运行 | 第113-117页 |
第四节 衡平税法机理的核心价值 | 第117-127页 |
一、公平的源流 | 第117-121页 |
二、税收形式公平下的实质公平 | 第121-127页 |
第四章 不同样态下的衡平税法机理 | 第127-158页 |
第一节 价值运行样态下的衡平税法机理 | 第127-136页 |
一、税法可能存在的价值运行样态 | 第128-130页 |
二、不同税法价值运行样态的实践考察 | 第130-133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中税法价值的运行样态 | 第133-136页 |
第二节 税权运行样态下的衡平税法机理 | 第136-148页 |
一、税权可能存在的运行样态 | 第138-140页 |
二、不同税权运行样态的实践考察 | 第140-144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中税权的运行样态 | 第144-148页 |
第三节 税负运行样态下的衡平税法机理 | 第148-158页 |
一、我国税负运行的样态 | 第149-152页 |
二、我国税负样态的辩证分析 | 第152-154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中税负的运行样态 | 第154-158页 |
第五章 衡平税法机理运行的规则 | 第158-198页 |
第一节 衡平税法机理运行规则的总体规划 | 第158-168页 |
一、衡平税法机理运行规则的基本思路 | 第158-160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运行规则中社会财富分配环节的界定 | 第160-165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在三次分配环节中的目标 | 第165-168页 |
第二节 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一次分配的规则 | 第168-176页 |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要素参与社会分配的格局 | 第168-172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一次分配的具体规则 | 第172-176页 |
第三节 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二次分配的规则 | 第176-188页 |
一、现行税制下税法参与社会财富第二次分配现状 | 第177-182页 |
二、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二次分配的具体规则 | 第182-188页 |
第四节 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规则 | 第188-198页 |
一、税法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界定 | 第188-192页 |
二、税法参与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192-194页 |
三、衡平税法机理调节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具体规则 | 第194-198页 |
第六章 实现衡平税法机理的制度构建 | 第198-238页 |
第一节 构建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 | 第199-216页 |
一、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的涵义 | 第200-202页 |
二、构建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的路径 | 第202-216页 |
第二节 构建倾斜性的税权制度 | 第216-225页 |
一、构建向地方政府倾斜的税权配置制度 | 第217-221页 |
二、构建向落后地方倾斜的税权配置制度 | 第221-225页 |
第三节 构建促进公益性捐赠的税法制度 | 第225-238页 |
一、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制度 | 第226-234页 |
二、构建遗产税法律制度 | 第234-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238-252页 |
后记 | 第252-255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