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一)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 | 第15页 |
(二) 遗属保险制度 | 第15-16页 |
(三) 家庭养老模式 | 第16页 |
(四) 机构养老模式 | 第16页 |
二、城市孤寡老年妇女的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一)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6-17页 |
(二) 老年福利理论 | 第17-18页 |
(三) 社会性别理论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基本生存与养老状况 | 第21-27页 |
一、城市孤寡老年妇女总体概况 | 第21页 |
二、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基本生活状况分析 | 第21-24页 |
(一) 家庭生活状况 | 第21-22页 |
(二) 身心健康状况 | 第22页 |
(三) 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状况 | 第22-24页 |
三、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养老状况分析 | 第24-27页 |
(一)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的经济状况 | 第24页 |
(二)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保障水平 | 第24-25页 |
(三)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生活照料情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 第27-37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7页 |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一) 问卷法—面向福州市城市孤寡老年妇女 | 第27-28页 |
(二) 访谈法—对象是福州市的城市孤寡老年妇女 | 第28页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一) 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二) 调查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 | 第29-30页 |
(三) 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情况 | 第30-31页 |
(四) 调查对象的经济支出情况 | 第31-32页 |
(五) 调查对象的养老意愿 | 第32-3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城市孤寡老年妇女主要养老方式及其评价 | 第37-49页 |
一、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养老保障模式介绍 | 第37-42页 |
(一) 搭伴养老 | 第37-38页 |
(二) 同性养老 | 第38-39页 |
(三) 居家(型)社区养老 | 第39-40页 |
(四) 拼房养老 | 第40-42页 |
二、主要国家的养老实践及其评价 | 第42-45页 |
(一) 美国 | 第42-44页 |
(二) 日本 | 第44-45页 |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5-49页 |
(一) 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协作 | 第45-46页 |
(二) 大胆尝试新型养老模式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9-55页 |
一、社会政策应向老年妇女中的困难群体倾斜 | 第49-50页 |
二、基于性别视角的社会养老救助 | 第50-51页 |
三、城市孤寡老年妇女自我养老能力的提升 | 第51-53页 |
四、相关方面的积极配合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一、本文的结论 | 第55-56页 |
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第56-57页 |
附录1 | 第57-59页 |
附录2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