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视角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2页
  (二) 选题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一) 农村敬老院供需矛盾的问题研究第13-14页
  (二) 影响农村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研究第14页
  (三) 农村敬老院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第14-15页
  (四) 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发展的对策研究第15页
  (五) 港台地区养老供给的研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 研究框架第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17-18页
  (二) 访谈法第18页
  (三) 问卷调查法第18-20页
第一章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研究的理论概述第20-28页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第20-22页
  (一) 公共产品及其分类第20页
  (二) 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基本原则第20-21页
  (三) 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第21-22页
 第二节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农村敬老院供给理论第22-28页
  (一) 农村敬老院的界定第22-23页
  (二) 农村敬老院的公共产品属性第23-24页
  (三) 农村敬老院供给模式的理论分析第24-28页
第二章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分析第28-46页
 第一节 我国农村敬老院发展历程第28-33页
  (一) 农村敬老院发展的起步阶段(1951年——1958年)第28-29页
  (二) 农村敬老院的曲折发展阶段(1959年——1999年)第29-31页
  (三) 农村敬老院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第31-33页
 第二节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第33-35页
 第三节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以福州、泉州、南平三地调查为例第35-40页
  (一)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第35-36页
  (二) 调查结论的统计与分析第36-40页
 第四节 目前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0-46页
  (一) 供需结构失衡第41-42页
  (二) 财政投入不足运营经费紧张第42-43页
  (三) 管理不善服务落后第43-46页
第三章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供给模式分析第46-52页
 第一节 乡镇政府主办的公营敬老院供给模式第46-47页
  (一) 公营敬老院供给模式的优势第46页
  (二) 公营敬老院供给模式的劣势第46-47页
 第二节 市场主导的民办敬老院供给模式第47-48页
  (一) 民办敬老院供给模式的优势第47页
  (二) 民办敬老院供给模式的劣势第47-48页
 第三节 多主体参与的敬老院混合供给模式第48-52页
  (一) 发展混合供给模式的必要性第48-49页
  (二) 实现农村敬老院混合供给的途径第49-50页
  (三) 制约农村敬老院混合供给模式发展的关键第50-52页
第四章 港台地区养老供给的主要经验第52-56页
 第一节 港台地区养老背景简介第52-53页
 第二节 港台地区养老供给的特点及启示第53-56页
  (一) 政府“积极不干预”第54页
  (二) 公共经济主体共同合作第54页
  (三) 实行分级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第54-55页
  (四) 社会化与专业化结合第55-56页
第五章 福建省农村敬老院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6-62页
 第一节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第56-58页
  (一) 出台配套法规,加大政策扶持第56-57页
  (二) 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与监督第57页
  (三) 加大政府宣传力度第57-58页
 第二节 推动农村敬老院多元化发展第58-59页
  (一) 合理定位功能第58页
  (二) 丰富服务内容第58-59页
  (三) 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敬老院发展第59页
 第三节 整合资源凝聚特色第59-62页
  (一) 发展立体供给模式第59-60页
  (二) 加强特色建设第60-62页
第六章 小结第62-64页
附录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个人简历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下一篇:城市孤寡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