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美学视阈下的当代幸福观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选题切入点及本文研究的宗旨第10-13页
第一章 马克思对审美的阐释第13-18页
 一、马克思的审美旨趣第13-15页
  (一)审美的基础第13-14页
  (二)审美的目标第14-15页
 二、美的实现途径第15-18页
  (一)对现实世界进行批判改造第15-16页
  (二)历史规律与历史进程第16-18页
第二章 马克思以审美维度对幸福的思考第18-33页
 一、人的本质有对幸福的需求第18-21页
  (一)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本性第18-19页
  (二)幸福的获得是对人本质的明证第19-20页
  (三)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第20-21页
 二、人类幸福的基本条件第21-26页
  (一)“现实的个人”是现实生活世界中追求幸福的主体第21-22页
  (二)人类的实践是追求幸福的途径第22-24页
  (三)劳动是人在现实社会中追求幸福的方式第24-26页
 三、幸福就是实现人的自由第26-30页
  (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26-27页
  (二)人类的解放第27-29页
  (三)“自由王国”的实现第29-30页
 四、人类幸福的社会形态与我国的幸福社会图景第30-33页
  (一)人类最后的价值理想目标和归宿共产主义思想内含第30-31页
  (二)我国的幸福社会图景第31-33页
第三章 当代社会审美的建构与幸福的实现第33-41页
 一、阻碍幸福实现的现实因素第33-36页
  (一)个人主义第33-34页
  (二)拜金主义第34-35页
  (三)享乐主义第35-36页
 二、“立美”的实践与幸福的实现第36-41页
  (一)通过“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实现幸福第36-38页
  (二)马克思美学视阈下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对幸福的科学实践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个人简介第45页
学术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
下一篇:谭嗣同《仁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