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的科学内涵--程军教授声乐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7页
绪论第7-11页
第一章 程军教授简介及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第11-16页
 第一节 程军教授艺术经历简介第11-13页
 第二节 美声唱法渊源以及我国目前声乐发展现状第13-16页
  (一) 美声唱法源起第13-14页
  (二) 我国声乐发展现状第14-16页
第二章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法的科学内涵第16-22页
 第一节 建立积极、良好准确的声音概念第16-18页
 第二节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法”的科学依据第18-22页
  (一)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法”概述及物理学、艺术嗓音医学依据第18-19页
  (二)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的历史依据第19-22页
第三章 歌唱的呼吸与共鸣第22-33页
 第一节 歌唱乐器的“动力”——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22-28页
  (一) 歌唱呼吸的重要性第22-23页
  (二) 呼吸器官的构造第23页
  (三) 歌唱呼吸的几种类型第23-25页
  (四) 歌唱过程中的呼吸以及注意的问题第25-28页
 第二节 声音的共鸣第28-33页
  (一) 人体共鸣腔体的构成第28-29页
  (二) 喉结向下挡气发声和共鸣的关系第29-30页
  (三) 统一、协调的共鸣以及气息与声带的协调搭配第30页
  (四) 如何获得良好的气息与声带的协调搭配第30页
  (五) 面罩共鸣和声音的“高位置”第30-31页
  (六) 弱声唱法与混声唱法的声区统一第31-33页
第四章 歌唱艺术心理—“以情带声”与“以声传情”第33-37页
 第一节 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以情带声”与“以声传情”第33-35页
 第二节 克服演唱的紧张心理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曲天然万古新 繁华落尽见真淳--《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表演美学研究
下一篇:李斯特钢琴《第二叙事曲》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