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47页 |
第一节 菇类 | 第15-21页 |
·菇类资源 | 第15-16页 |
·菇类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 | 第16-21页 |
第二节 多酚类活性成分 | 第21-26页 |
·咖啡酸苯乙酯和咖啡酸 | 第23-24页 |
·没食子酸 | 第24-25页 |
·硬毛素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6-37页 |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第26-27页 |
·分子印迹技术(MIT)的原理 | 第27页 |
·分子印迹技术合成机理 | 第27-28页 |
·分子印迹物制备方法 | 第28-34页 |
·固相萃取技术 | 第34-35页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 | 第35-37页 |
第四节 活性氧与氧化应激 | 第37-44页 |
·活性氧 | 第37页 |
·活性氧的损伤机制 | 第37-38页 |
·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 | 第38-40页 |
·活性氧对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 第40-44页 |
第五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44-47页 |
·利用分子印迹物分离天然活性成分 | 第44-45页 |
·抗氧化成分的研究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多酚类物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 第47-7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51-68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51-60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60-65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 | 第65-68页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第68-73页 |
·分子印迹的合成方法 | 第68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优化 | 第68-70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70-71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 | 第71-73页 |
第三章 利用分子印迹物分离菇类中多酚类抗氧化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73-92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3-74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4-77页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77-88页 |
·菇类中多酚类抗氧化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77-79页 |
·分子印迹柱与商品化C_(18)的比较 | 第79-84页 |
·分子印迹柱萃取前后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84-88页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第88-92页 |
·利用分子印迹柱分离菇类中的多酚类抗氧化成分 | 第88-89页 |
·分子印迹柱与C_(18)柱的比较 | 第89-90页 |
·分子印迹柱萃取前后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90-92页 |
第四章 抗氧化成分对氧化应激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 第92-11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2-93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93-100页 |
·实验材料 | 第93-94页 |
·实验材料 | 第94-100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100-112页 |
·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 第100-101页 |
·天然活性成分对H_2O_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 | 第101-112页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第112-117页 |
·H_2O_2诱导小鼠脾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12-113页 |
·抗氧化成分对H_2O_2诱导小鼠脾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13-114页 |
·抗氧化成分对H_2O_2诱导小鼠脾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