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4页 |
| ·生物传热方程的发展 | 第11-12页 |
| ·人体热调节的响应 | 第12-13页 |
| ·近年来人体传热研究的重要进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4-17页 |
| 第2章 基于人手血流传热模型的微血管运动评价 | 第17-25页 |
| ·孔隙度对人手皮肤温度的影响 | 第17-19页 |
| ·渗透率与血液灌注率的计算 | 第17-18页 |
| ·孔隙度变化对人手皮肤的温度影响 | 第18-19页 |
| ·人手皮肤温度和微血管运动在内皮调节频段的波动规律 | 第19-23页 |
| ·包含内皮调节活动的孔隙度变化关系 | 第19-20页 |
| ·冷水刺激对侧手的传热计算和内皮频段的温度波动规律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分段人体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5-37页 |
| ·人体节段划分 | 第26-27页 |
| ·横截面图像的绘制 | 第27-29页 |
| ·人体三维有限元网格生成 | 第29-35页 |
| ·超限插值法 | 第29-30页 |
| ·平面网格生成和节点属性 | 第30-32页 |
| ·三维网格生成和单元属性 | 第32页 |
| ·程序流程和输出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人体血流、传热及热调节模型 | 第37-67页 |
| ·血流数学模型 | 第37-45页 |
| ·一维血流模型介绍 | 第37-38页 |
| ·控制方程 | 第38-39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9页 |
| ·参数设置 | 第39-41页 |
| ·数值方法 | 第41-42页 |
| ·计算流程和输入输出 | 第42-45页 |
| ·传热数学模型 | 第45-61页 |
| ·基于Pennes方程的人体传热模型 | 第45-46页 |
| ·无着装边界条件设定 | 第46-48页 |
| ·着装边界条件 | 第48-51页 |
| ·参数的设置 | 第51-52页 |
| ·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52-54页 |
| ·离散和求解 | 第54-59页 |
| ·程序计算流程 | 第59-61页 |
| ·人体热调节模型 | 第61-64页 |
| ·冷热信号的产生 | 第61-62页 |
| ·冷热信号的处理 | 第62页 |
| ·效应器活动 | 第62-64页 |
| ·耦合计算及程序流程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热调节下的人体血流和体温变化 | 第67-83页 |
| ·一维血流模型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 ·人体传热模型计算结果 | 第68-71页 |
| ·耦合计算结果 | 第71-82页 |
| ·不着装下人体血流传热计算 | 第72-75页 |
| ·着装与不着装人体模型对比 | 第75-77页 |
| ·环境湿度对人体体温的影响 | 第77-80页 |
| ·环境温度对人体体温的影响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3-85页 |
| ·总结 | 第83-84页 |
| ·创新点 | 第84页 |
| ·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