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第一章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 第13-15页 |
|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产生的客观因素 | 第13-14页 |
| ·万马齐喑的时代背景 | 第13页 |
| ·知识分子的救国求索 | 第13-14页 |
|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产生的主观因素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的理论渊源 | 第15-21页 |
| ·西方经典美学的影响 | 第15-18页 |
| ·康德的美学思想 | 第15-16页 |
| ·叔本华生命意志论 | 第16-18页 |
| ·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的传承 | 第18-21页 |
| ·道家的“出世”精神 | 第18-19页 |
| ·老庄的超脱生命观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对人生痛苦的审美批判 | 第21-31页 |
| ·“悲剧”概念在中国的提出 | 第21-22页 |
| ·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 | 第22-24页 |
| ·人生痛苦的两种性质 | 第24-26页 |
| ·他人之苦痛 | 第24-25页 |
| ·自己之苦痛 | 第25-26页 |
| ·人生痛苦的解脱途径 | 第26-31页 |
| ·宗教性的与文艺性的解脱 | 第27-28页 |
| ·“优美”与“壮美”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关于解脱的伦理与美学困境 | 第31-39页 |
| ·解脱之事的伦理与美学困境 | 第31-35页 |
| ·三个问题 | 第31-33页 |
| ·对叔本华的背叛和放弃 | 第33-35页 |
| ·王国维之死的哲学蕴含 | 第35-39页 |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