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文献综述第12-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6页
     ·角度创新第16页
     ·方法创新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我国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大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第18-23页
   ·大学生事务管理概述第18-20页
     ·大学生事务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第18页
     ·大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完全学分制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学分制第20页
     ·学年学分制第20页
     ·完全学分制第20-21页
     ·完全学分制与学年学分制的区别第21页
   ·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21页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淮海工学院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第23-37页
   ·淮海工学院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现状第23页
   ·淮海工学院完全学分制及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特点第23-27页
     ·以“完全学分制”为目标第23页
     ·以“三选制”为核心第23-24页
     ·以“导师制”和“书院制”为支撑第24-25页
     ·以“URP”为管理手段第25-26页
     ·以“试点+过渡”为路径第26页
     ·以“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平台第26-27页
     ·以“辅导员公寓”为依托第27页
     ·以“专业化”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为保障第27页
   ·淮海工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及学生事务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第27-29页
     ·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明显提高第27-28页
     ·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明显提高第28页
     ·学校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第28-29页
   ·淮海工学院完全学分制下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6页
     ·学生事务管理理念陈旧第30-31页
     ·学生事务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第31-32页
     ·管理者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第32-34页
     ·校园文化建设薄弱第34-35页
     ·学校硬件设施及后勤服务保障不够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第37-40页
   ·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基本含义第37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生至上”的服务思想第37页
   ·确立“有限责任”理念,规范高校事务管理的职能第37-38页
   ·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组织的功能第38页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效率第38-39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高校事务管理“自由化”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加强我国高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事务管理的建议第40-48页
   ·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第40-41页
     ·转变管理理念第40-41页
     ·增强服务意识第41页
   ·创新丰富学生事务管理内涵第41页
   ·健全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第41-43页
     ·建立以社区为主阵地的学生管理模式第41-42页
     ·强化学生组织的管理功能第42页
     ·重新认识行政班级的管理功能第42-43页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第43页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第43页
     ·注重平安校园的创建第43页
     ·营造学生自我成才的文化氛围第43页
   ·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第43-45页
     ·培养专业化的学生管理者第44页
     ·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第44页
     ·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第44页
     ·成立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专门组织第44-45页
   ·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第45页
   ·加大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化程度第45-46页
   ·推进后勤市场化改革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附录第49-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法理研究
下一篇:秦皇岛兴龙地产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