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法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南海诸岛主权争议的由来 | 第14-23页 | 
| ·南海诸岛的目前形势 | 第14-16页 | 
| ·东沙群岛 | 第14页 | 
| ·西沙群岛 | 第14-15页 | 
| ·中沙群岛 | 第15-16页 | 
| ·南沙群岛 | 第16页 | 
| ·南海诸岛主权纷争的缘由 | 第16-22页 | 
| ·南海诸岛的地缘政治价值 | 第16-19页 | 
| ·有关国家对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片面解读 | 第19-20页 | 
| ·外国对南海诸岛的侵略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 第23-34页 | 
| ·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拥有符合“发现”国际法原则 | 第23-29页 | 
| ·“发现”原则在国际法上得以承认 | 第23-24页 | 
| ·以“发现”原则作为获取岛屿主权的依据具有先例 | 第24-26页 | 
| ·中国是第一个发现南海诸岛的国家 | 第26-27页 | 
| ·戏剧性的“克洛马”事件 | 第27-29页 | 
| ·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拥有符合“先占”国际法原则 | 第29-33页 | 
| ·“先占”原则应具备的条件 | 第29-30页 | 
| ·有关中国“先占”南海诸岛的历史事实 | 第30-31页 | 
| ·国际判例对中国“先占”南海诸岛的意义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菲、越对南海诸岛主权主张的法理依据缺失 | 第34-47页 | 
| ·菲律宾所谓的“法理依据”强词夺理 | 第34-38页 | 
| ·菲律宾提出的“临近原则” | 第34-35页 | 
| ·菲律宾提出的“安全原则” | 第35-36页 | 
| ·菲律宾违背了“禁止反言原则” | 第36-37页 | 
| ·菲律宾违背了“时效原则” | 第37-38页 | 
| ·越南所谓的“法律事实”并不合法 | 第38-42页 | 
| ·越南“发现”的并非南海诸岛 | 第38-39页 | 
| ·越南的“先占”不仅在中国之后且没有有效占领 | 第39-40页 | 
| ·越南违背了“禁止反言”国际法原则 | 第40-41页 | 
| ·越南违背了“时际国际法” | 第41-42页 |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不冲突 | 第42-46页 | 
| ·《公约》承认和保护各国的既得权利 | 第42-44页 | 
| ·历史性所有权是《公约》和一般国际法明确承认的 | 第44-45页 | 
| ·《公约》的规定不否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新时期中国南海战略的法理对策 | 第47-54页 | 
| ·确立新时期中国南海战略的主要原则 | 第47-50页 | 
| ·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原则 | 第47-48页 | 
| ·主权在我,积极开发原则 | 第48-49页 | 
| ·求同存异,寻求合作原则 | 第49-50页 | 
| ·中国加强南海战略的法理对策 | 第50-53页 | 
| ·加强国内有关南海问题的海洋立法 | 第50-51页 | 
| ·尽早确定南海诸岛的领海基点基线 | 第51页 | 
| ·统一我国海上执法队伍并强化海上执法力量 | 第51-52页 | 
| ·中国应适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发南海资源 | 第52页 | 
| ·建立强大的海军是实施南海法理对策的基石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