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微电解-SBR工艺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英文缩略表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3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性质特点 | 第12-15页 |
·印染废水的主要来源 | 第12页 |
·印染废水的主要成分 | 第12-14页 |
·印染废水的特点 | 第14页 |
·印染废水的危害 | 第14-15页 |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物理处理法 | 第16-18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8-22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22-23页 |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联用技术 | 第23-25页 |
·毛纺织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微电解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微电解的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微电解的反应体系 | 第27-28页 |
·微电解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微电解存在问题 | 第29页 |
·选题依据 | 第29-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0-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0-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废水的水质特征 | 第33页 |
·试验内容 | 第33-35页 |
·混凝法处理毛纺织废水 | 第33-34页 |
·微电解法处理毛纺织废水 | 第34页 |
·微电解、混凝组合试验 | 第34-35页 |
·水解酸化法处理毛纺织废水 | 第35页 |
·SBR 法处理毛纺织废水 | 第35页 |
·测定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页 |
·主要仪器和药品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6页 |
·混凝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 第38-44页 |
·混凝正交试验 | 第38-41页 |
·三氯化铁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1-42页 |
·pH 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2-43页 |
·沉降时间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微电解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 第44-49页 |
·微电解正交试验 | 第44-46页 |
·pH 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6-47页 |
·铁碳比(Fe/C)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7页 |
·反应时间(HRT)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7-48页 |
·铁屑投加量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混凝、微电解组合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 第49-50页 |
·混凝-微电解对毛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9-50页 |
·微电解-混凝对毛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50页 |
·水解酸化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 第50-53页 |
·停留时间(HRT)对水解酸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pH 对水解酸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混凝-微电解-水解酸化后废水可生化性研究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SBR 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的研究 | 第53-54页 |
·曝气时间对 SBR 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页 |
·pH 对 SBR 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废水处理后达标情况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57页 |
·混凝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研究 | 第56页 |
·微电解法处理毛纺织废水研究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6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58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8 致谢 | 第68-69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