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

江南水乡城镇系统的延续与发展

第一章 绪论第1-27页
   ·研究的背景第15-18页
     ·小城镇研究热点第15-16页
     ·江南水乡的现实问题第16-18页
   ·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第18-20页
     ·理论层面第18页
     ·国外城镇(村落)保护更新的实践第18-20页
   ·国内对江南水乡城镇主要研究理论和实践第20-22页
     ·理论层面第20-21页
     ·实践探索第21-22页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第22页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22-23页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24页
     ·资料实证的方法第23-24页
     ·运用理论分析比较的方法第24页
     ·多学科综合的方法第24页
   ·论文的框架体系第24-27页
第二章 江南水乡城镇的总体特征第27-41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概况第27-28页
     ·江南水乡的定义第27页
     ·水乡城镇的分布第27-28页
   ·江南的自然地理条件第28-29页
   ·江南水乡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第29-30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营建的成因第30-33页
     ·自然条件的利用第30-31页
     ·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因素第31-32页
     ·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因素第32页
     ·深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传统第32-33页
   ·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与城镇的格局第33-36页
     ·江南水乡城镇布局特征——因水成镇第33-34页
     ·城镇肌理和街巷第34-36页
   ·水乡城镇的特质-自然环境和水乡城镇的共生第36-41页
     ·植根于水环境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第36-37页
     ·城镇空间与水乡生活的融合第37-38页
     ·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第38-41页
第三章 江南水乡城镇系统的构成第41-55页
   ·水乡城镇系统的研究第41-42页
     ·系统论的引入第41-42页
     ·水乡城镇系统的研究第42页
   ·水乡城镇系统物质元素构成第42-48页
     ·水体第42-43页
     ·建筑第43-44页
     ·街道第44-45页
     ·街坊第45-46页
     ·园林第46页
     ·桥第46-47页
     ·水埠第47-48页
     ·广场第48页
   ·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的建构和结构特征第48-51页
     ·元素的组织和空间形态的建构第48-49页
     ·水乡城镇空间的深层结构第49-51页
   ·水乡城镇的系统特性第51-55页
     ·整体性第51-52页
     ·延续性第52页
     ·环境适应性第52-55页
第四章 江南水乡系统的演化机制第55-71页
   ·城镇系统的演化机制第55-59页
     ·自组织和他组织第55页
     ·调节机制第55-56页
     ·调适方式第56-57页
     ·变化的形式第57-58页
     ·变化的过程第58-59页
   ·传统水乡城镇的演变过程第59-60页
   ·现代水乡城镇外部环境的变化第60-61页
     ·区位条件第60-61页
     ·交通方式第61页
   ·水乡典型元素的变化第61-63页
     ·水体第61-62页
     ·建筑第62页
     ·街道第62-63页
   ·街坊第63页
   ·城镇形态的变化第63-64页
     ·用地结构与规模第63-64页
     ·用地形态和功能分区第64页
   ·水乡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危机第64-67页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第64页
     ·水乡风貌的丧失第64-65页
     ·历史延续性的破坏第65页
     ·城镇肌理第65-66页
     ·旅游开发性破坏,古镇商业气息过于浓厚第66-67页
   ·水乡城镇快速变化的原因第67-71页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67页
     ·生活方式的改变第67-68页
     ·人口迁移第68-71页
第五章 水乡城镇的系统的发展与延续第71-81页
   ·水乡城镇的动态平衡与发展第71-72页
   ·水乡城镇形态整合的提出第72-74页
     ·水乡城镇形态整合的内容第73页
     ·水乡城镇形态整合的目的第73-74页
   ·水乡城镇形态的整合的方式第74-77页
     ·动态保护第74-75页
     ·有机更新第75-76页
     ·公众参与第76-77页
   ·水乡城镇形态的整合与更新的原则第77-81页
     ·整体性第77页
     ·延续性第77-78页
     ·渐进性第78-81页
第六章 水乡城镇形态整合的方法第81-96页
   ·水乡典型元素的更新第81-86页
     ·水体的形态的修复第81-82页
     ·建筑实体的保护第82-83页
     ·传统住宅模式的创新第83-86页
   ·空间结构的调整第86-92页
     ·新旧区的协调第86-88页
     ·交通系统的调整第88-90页
     ·商业空间的振兴第90-91页
     ·外部空间的塑造第91-92页
   ·生活形态的延续与完善第92-96页
     ·生活形态定义第92页
     ·水乡城镇生活形态的构成第92-93页
     ·水乡城镇生活形态的延续与完善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99页
获奖情况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更新研究
下一篇:小汽车进入家庭后的城市住区停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