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更新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选题的背景第8页
   ·城市滨水区的定义第8-9页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第9-10页
第二章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历史与发展进程第10-19页
   ·关于水资源和水系的整理保护第10页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与发展过程第10-11页
   ·近代城市工业化发展对滨水区的影响第11-12页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第12-19页
     ·国外滨水区的发展第12-15页
     ·国内滨水区的发展第15-19页
第三章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基本原则及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第19-24页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核心思想第19页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基本原则第19-21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9-20页
     ·整体性原则第20-21页
     ·因地制宜和特色原则第21页
     ·动态更新的原则第21页
     ·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第21页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第21-24页
     ·滨水区城市设计应走向理性第21-22页
     ·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第22页
     ·滨水区城市设计管理政策、法规第22-24页
第四章 滨水区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要素第24-38页
   ·滨水区和城市的关系第24-26页
     ·城市格局的本质特征第24页
     ·滨水区与城市格局的整合第24-25页
     ·滨水区的规划布局第25页
     ·滨水区的城市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延续第25-26页
   ·滨水区城市空间要素第26-32页
     ·滨水区的土地使用第26-27页
     ·滨水区的交通与停车第27-28页
     ·滨水区的天际线第28-30页
     ·滨水区开放空间第30页
     ·滨水区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第30-32页
   ·滨水区景观构成要素第32-38页
     ·滨水街道景观第32页
     ·滨水区护岸、桥梁及景观小品第32-35页
     ·滨水区城市绿地系统第35-38页
第五章 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景观的塑造第38-49页
   ·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的研究取向第38页
   ·滨水区的空间形态的组织第38-40页
   ·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第40-43页
     ·场所—文脉分析第40-42页
     ·“图形—背景”形态分析第42-43页
     ·视觉序列化关系第43页
   ·提高滨水区空间环境质量的对策第43-49页
     ·创造丰富的空间形态第43-46页
       ·自然空间第43-44页
       ·亲水空间第44-45页
       ·特色空间第45-46页
     ·保持滨水区空间环境的活力第46页
     ·创造宜人的滨水区人居环境第46-49页
第六章 我国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的思考与建议第49-59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的现状及反思第49-51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的现状第49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第49-51页
   ·改造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第51-52页
   ·西方滨水区更新的借鉴第52-54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的建议第54-59页
     ·遵循滨水区改造更新的程序和准则,强化规划功能控制第54-55页
     ·坚持治本和务实的原则,进行持续的动态更新第55页
     ·加强城市设计的观念和思想,建立系统的更新过程第55页
     ·城市滨水区的重新定位,树立创新意识第55-56页
     ·注重设计有特色的滨水区景观空间结构第56-57页
     ·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第57-59页
第七章 改造更新案例分析—苏州一、二号地块更新设计实践第59-69页
   ·改造更新地块的背景分析及现状概况第59-60页
     ·改造更新地块的城市背景分析第59-60页
     ·地块的现状概况第60页
   ·更新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理念及规划结构第60-63页
   ·地块的交通规划第63-64页
     ·动态交通第63页
     ·静态交通第63-64页
   ·土地利用规划第64-65页
     ·总体布局与功能划分第64页
     ·用地规划与构成第64-65页
   ·水系与绿地系统规划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65-66页
     ·水系第65-66页
     ·绿地系统第66页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66页
   ·空间景观系统规划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江南水乡城镇系统的延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