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缘由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课例研究”与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理论探究 | 第22-31页 |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概说 | 第22-25页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 第22页 |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 第22-24页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容 | 第24-25页 |
·“课例研究”概说 | 第25-27页 |
·“课例研究”的特征及意义 | 第25-26页 |
·“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作用 | 第26-27页 |
·“课例研究”实施与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合作教学理论 | 第27-28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28页 |
·教学设计能力与“课例研究”的关系 | 第28-31页 |
3 利用“课例研究”执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情况调查分析 | 第31-47页 |
·对“课例研究”了解的调查分析 | 第31-35页 |
·教龄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学历水平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科研能力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对“教学设计”执行的调查分析 | 第35-39页 |
·教学目标选择的分析 | 第37-38页 |
·教学媒体使用的分析 | 第38-39页 |
·教学内容设计的分析 | 第39页 |
·《桂花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一次教学设计 | 第39-43页 |
·第二次教学设计 | 第43页 |
·第三次教学设计 | 第43-44页 |
·以“课例研究”执行语文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教学因素 | 第44-45页 |
·学生个体差异因素 | 第45页 |
·教师自身因素 | 第45-47页 |
4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以“课例研究”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 第47-51页 |
·学校层面 | 第47-48页 |
·培养教师科研精神,深化对“课例研究”的理解 | 第47页 |
·开展以“课例研究”为形式的语文科组活动,丰富教学设计 | 第47-48页 |
·加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夯实理论知识素养 | 第48页 |
·教师层面 | 第48-51页 |
·增强“课例研究”意识,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 第48-49页 |
·建构合作型教研组织,强化语文“课例研究“教学实践 | 第49页 |
·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发展意识,促进教师主动性发展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A:问卷调查表 | 第55-57页 |
附录 B: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表 | 第57-58页 |
附录 C:课堂观察记录表 | 第58-59页 |
附录 D: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