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关于蔡国强的“中国方式”的选题思考 | 第9-10页 |
二、蔡国强“中国方式”相关研究参照 | 第10-12页 |
一 蔡国强艺术中“中国方式”的溯源追踪 | 第12-16页 |
1、本土文化的耳濡目染 | 第12-14页 |
·浓郁的东方底蕴 | 第12-13页 |
·传统文人文化与毛泽东思想的熏陶 | 第13-14页 |
2、西方美术史大师的影响 | 第14-16页 |
·以不变应万变——学习塞尚创作的的纯粹性 | 第14-15页 |
·在传统中“求变”——与El Greco(格列柯)相似的艺术经历 | 第15-16页 |
二 从地上到天上——蔡国强“中国方式”的艺术实践 | 第16-23页 |
1、创作形式上:“以万变求不变” | 第17-23页 |
·过程和结果的互渗——火药草图 | 第17-19页 |
·蘑菇云笼罩的世纪——爆破计划 | 第19-20页 |
·草船借东风——装置作品 | 第20-22页 |
·祖国的盛宴——社会项目 | 第22-23页 |
三 蔡国强“中国方式”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具体阐释 | 第23-38页 |
1、艺术表达上:“钟摆式的反思” | 第23-25页 |
·从国际化到本土化 | 第23-24页 |
·从架上到非架上 | 第24-25页 |
2、文化身份的追寻与确立 | 第25-34页 |
·、对中国传统绘画资源的借用与转换 | 第26-29页 |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借用与转换 | 第27-28页 |
·对中国历史事件的借用与转换 | 第28-29页 |
·思维方式上的转换与表达 | 第29-34页 |
·中国的“威尼斯收租院” | 第30-32页 |
·中国的“龙来了” | 第32-34页 |
3、作品与空间场合的关系 | 第34-38页 |
·“泡澡”的餐饮性艺术 | 第35-36页 |
·“雅俗共赏”为观众打开一扇窗 | 第36页 |
·把观众当做作品本身来思考 | 第36-38页 |
四 蔡国强“中国方式”艺术实践小结 | 第38-44页 |
1、“中国方式”日益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文化 | 第38-39页 |
2、蔡国强“中国方式”的创作情境的阶段性总结 | 第39-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