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绪论 | 第9-16页 |
| ·论述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农民工的定义及范围 | 第10页 |
| ·农民工形象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内容分析设计 | 第14-15页 |
| ·类目建构的确定 | 第15-16页 |
| 二、两个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分析 | 第16-27页 |
| ·报道版面(频道)分布 | 第16-18页 |
| ·报道体裁 | 第18-19页 |
| ·采访对象 | 第19-21页 |
| ·报道主题 | 第21-23页 |
| ·报道中的农民工行为类型 | 第23-24页 |
| ·报道态度倾向 | 第24-27页 |
| 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农民工形象建构的对比 | 第27-36页 |
|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于农民工报道的现状 | 第27-29页 |
| ·传统媒体塑造农民工形象的特点 | 第29-31页 |
| ·农民工缺乏信息“舞台”上的表演空间 | 第29页 |
| ·农民工在传统媒体上集体“失声” | 第29-30页 |
| ·农民工如同“木偶人”和“纸片人” | 第30-31页 |
| ·网络媒体塑造农民工形象的特点 | 第31-33页 |
| ·农民工在网络媒体的信息平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 第31-32页 |
| ·网络媒体——农民工群体发声的“话筒” | 第32页 |
| ·农民工的形象在网络媒体获得“血肉”和“灵魂” | 第32-33页 |
|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农民工形象建构的异同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 | 第33-34页 |
| ·存在相同之处的原因 | 第34-36页 |
| 四、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农民工形象建构的不足和相应对策 | 第36-40页 |
|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的不足 | 第36-37页 |
| ·传统媒体在塑造农民工媒介形象上的“短板” | 第36-37页 |
| ·网络媒体在塑造农民工媒介形象上的不足 | 第37页 |
| ·相应对策 | 第37-40页 |
| ·倾听农民工的“声音”,重视与农民工的互动 | 第38页 |
| ·从“被动”到“主动”,提升农民工的主体地位 | 第38-39页 |
| ·整合平衡信息,突出视觉传播 | 第39页 |
| ·客观公正地报道,建构真实农民工形象 | 第39-40页 |
| 五、总结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