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有机材料、建筑化工材料论文--木、竹、藤、纸材料及其制品论文

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第14-15页
       ·发展秸秆板材的意义第15-16页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6-21页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分类第16-20页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景第21页
     ·秸秆在建材行业的利用现状和发展空间第21-29页
       ·秸秆作为建材原料的优点第21-23页
       ·秸秆建材的特点与建筑功能第23-26页
       ·秸秆建材的分类第26-27页
       ·秸秆建材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秸秆建材应用前景第28-29页
     ·国内外秸秆与秸秆建材研究现状综述第29-34页
       ·国外秸秆与秸秆建材研究现状综述第29-32页
       ·国内秸秆与秸秆建材研究现状综述第32-34页
     ·本文的研究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本文的研究基础及课题来源第34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4-36页
第二章 秸秆及秸秆阻燃建材的燃烧特性研究第36-53页
     ·热重法简介第36-38页
     ·实验部分第38-41页
       ·实验样品第38-39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39页
       ·实验装置第39-40页
       ·实验条件第40页
       ·炉内气氛第40-41页
     ·失重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51页
       ·TG 和 DTG 分析第41-47页
       ·燃烧特性的分析第47-49页
       ·秸秆与秸秆建材的对比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秸秆阻燃建材与几种常见建材的燃烧特性对比第53-68页
     ·引言第53-54页
     ·实验部分第54-55页
       ·实验样品第54-55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55页
       ·实验装置第55页
       ·温度条件第55页
       ·炉内气氛第55页
     ·失重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空气和惰性气氛下样品热失重曲线特征第55-59页
       ·不同升温速率下样品热失重曲线特征第59-62页
       ·秸秆阻燃建材与其他建材的对比第62-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秸秆、秸秆阻燃建材与几种常见建材的燃烧动力学第68-77页
     ·燃烧动力学简介第68页
     ·秸秆材料与一般建材燃烧动力学的求解模型第68-70页
     ·动力学求解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秸秆燃烧动力学第70-73页
       ·秸秆板材的燃烧动力学第73页
       ·一般建材燃烧动力学第73-74页
       ·秸秆瓦与一般建材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秸秆和秸秆阻燃建材的管式炉燃烧气体排放物研究第77-94页
     ·引言第77页
     ·实验部分第77-79页
       ·实验样品第77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77页
       ·实验装置第77-78页
       ·实验条件第78-79页
       ·炉内气氛第7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9-92页
       ·温度对秸秆气体排放物的影响第79-82页
       ·气氛对秸秆气体排放物的影响第82-84页
       ·温度、气氛对秸秆瓦气体排放物的影响第84-89页
       ·秸秆和秸秆阻燃建材气体排放物的对比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秸秆板材的生命周期评价第94-113页
     ·引言第94页
     ·生命周期简介第94-95页
     ·生命周期评价第95-111页
       ·研究对象与系统边界第95-96页
       ·数据来源与基本假设第96-97页
       ·清单分析第97-104页
       ·评价分析第104-110页
       ·与其他建材的对比分析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6页
 一. 主要结论第113-114页
 二. 创新点第114-115页
 三.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附件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端板连接弯矩—转角关系及半刚性钢框架抗震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带转换高层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和损伤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