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引言 | 第13页 |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半刚性连接的特点 | 第13-14页 |
·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模型 | 第14-17页 |
·半刚性连接分类 | 第17-21页 |
·端板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柱强轴端板连接的研究 | 第21-23页 |
·柱弱轴端板连接的研究 | 第23-25页 |
·半刚性钢框架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目前存在的不足 | 第26-2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梁柱弱轴端板连接的静力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 第30-49页 |
·试验简介 | 第30-34页 |
·试验方案 | 第30-32页 |
·试验装置和量测内容 | 第32-34页 |
·材性试验及其结果 | 第34页 |
·静力试验加载制度 | 第34-35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5-39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35-36页 |
·ABAQUS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6-37页 |
·单元类型选择 | 第37-38页 |
·钢材本构模型 | 第38-39页 |
·接触分析 | 第39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节点的弯矩-转角分析 | 第40-42页 |
·转角-位移关系分析 | 第42-44页 |
·应力分布 | 第44-46页 |
·破坏模式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弱轴端板连接弹性阶段弯矩-转角本构关系分析 | 第49-6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相关性分析简介 | 第49页 |
·相关性分析的分类 | 第49页 |
·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灵敏度分析简介 | 第50页 |
·灵敏度分析概念 | 第50页 |
·结构灵敏度分析 | 第50页 |
·基于 ANSYS 的有限元概率设计 | 第50-52页 |
·有限元概率设计概念 | 第50-51页 |
·基于 ANSYS PDS 模块的有限元概率设计 | 第51-52页 |
·基于 ANASYS 的弱轴端板连接有限元模型 | 第52-54页 |
·几何模型 | 第52-53页 |
·单元类型 | 第53页 |
·材料模型 | 第53页 |
·网格划分 | 第53页 |
·接触 | 第53-54页 |
·边界条件和计算过程 | 第54页 |
·验证有限元模型 | 第54-56页 |
·弱轴端板连接节点不确定性灵敏度分析 | 第56-65页 |
·闪点图分析 | 第58-62页 |
·相关系数以及灵敏度图表分析 | 第62-65页 |
·弱轴端板连接节点弹性阶段弯矩-转角关系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梁柱端板连接弯矩-转角曲线简化计算方法 | 第68-86页 |
·M-θ曲线的表达形式 | 第68-70页 |
·强轴连接 M-θ曲线参数计算 | 第70-74页 |
·节点形式及参数简介 | 第70-71页 |
·初始转动刚度 Ke | 第71-72页 |
·弹性抗弯承载力 Me | 第72-74页 |
·屈服抗弯承载力 My | 第74页 |
·弱轴连接 M-θ曲线参数计算 | 第74-77页 |
·初始转动刚度 Ke | 第74-75页 |
·弹性抗弯承载力 Me | 第75-77页 |
·屈服抗弯承载力 My | 第77页 |
·中柱节点受力特性计算方法 | 第77-79页 |
·计算结果比较 | 第79-84页 |
·强轴计算结果比较 | 第79-81页 |
·弱轴计算结果比较 | 第81-84页 |
·滞回模型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空间半刚性钢框架试验研究 | 第86-113页 |
·试验模型简介 | 第86-90页 |
·框架构件布置 | 第86-90页 |
·试件材性试验 | 第90页 |
·试验装置和量测内容 | 第90-95页 |
·试验装置 | 第90-94页 |
·量测内容 | 第94-95页 |
·加载制度 | 第95-97页 |
·框架破坏形态描述与分析 | 第97-101页 |
·破坏形态描述 | 第97-100页 |
·破坏形态分析 | 第100-101页 |
·荷载-位移曲线 | 第101-107页 |
·试验曲线 | 第101-105页 |
·骨架曲线 | 第105-107页 |
·变形能力分析 | 第107-108页 |
·延性简介 | 第10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7-108页 |
·刚度退化分析 | 第108-111页 |
·耗能性能分析 | 第111-112页 |
·能量耗散系数 | 第111页 |
·等效粘滞阻尼比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端板连接半刚性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113-130页 |
·基于 ABAQUS 的端板连接半刚性钢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113-119页 |
·构件的初始缺陷简介 | 第113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13-116页 |
·有限元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16-119页 |
·基于 OpenSees 的半刚性钢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119-129页 |
·OpenSees 简介 | 第119页 |
·单元选择、材料本构以及节点本构 | 第119-123页 |
·基于 OpenSees 的单调推覆分析 | 第123-127页 |
·基于 OpenSees 的滞回分析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基于OpenSees宏观单元的半刚性钢框架动力性能及半刚性判断标准的研究 | 第130-149页 |
·基于 OpenSees 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130-13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32-145页 |
·节点转动刚度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132-135页 |
·节点转动刚度对顶层位移的影响 | 第135-145页 |
·节点半刚性分类标准 | 第145-147页 |
·节点转动刚度半刚性区间的判断标准 | 第145-146页 |
·不同判断标准误差的理论分析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1 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149-150页 |
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附件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