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碰撞安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前言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3-15页 |
·常见碰撞安全法规介绍 | 第15-18页 |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企业界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被动安全性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覆盖件耐撞性的双向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27-41页 |
·前言 | 第27页 |
·参数化的碰撞仿真分析与优化 | 第27-32页 |
·基于 CAD 参数化的 CAE 分析 | 第28-30页 |
·基于 CAE 参数化的 CAE 分析 | 第30-31页 |
·双向参数化覆盖件耐撞性优化设计 | 第31-32页 |
·双向参数化的结构优化分析过程 | 第32-37页 |
·车型概述 | 第32-33页 |
·CAD 参数化模型及优化 | 第33-37页 |
·CAE 参数化模型及优化 | 第37页 |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3章 基于小腿碰撞的保险杠吸能板研究 | 第41-59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碰撞模拟中的响应面模型及其优化算法 | 第42-45页 |
·响应表面法 RSM | 第42-45页 |
·优化算法 | 第45页 |
·保险杠吸能板研究 | 第45-4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7-50页 |
·小腿有限元模型 | 第47页 |
·汽车前部有限元模型 | 第47-48页 |
·小腿碰撞模型验证 | 第48-50页 |
·保险杠吸能板设计 | 第50-56页 |
·保险杠吸能板模型 | 第50-51页 |
·试验设计方案 | 第51-53页 |
·响应面模型 | 第53-54页 |
·优化设计方案 | 第54-56页 |
·保险杠优化设计方法与流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基于头部碰撞的发动机罩危险点研究 | 第59-83页 |
·前言 | 第59-60页 |
·基于行人的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 第60-63页 |
·多刚体动力学的结构特点 | 第60-61页 |
·多刚体运动学理论 | 第61-63页 |
·行人运动特性对自身保护的影响 | 第63-73页 |
·人体运动特征及参数分析 | 第63-66页 |
·人体碰撞过程特征分析 | 第66-69页 |
·人体损伤部位特征分析 | 第69-73页 |
·行人保护头部碰撞仿真 | 第73-75页 |
·头部碰撞仿真过程 | 第73页 |
·头部碰撞区域的划分 | 第73-74页 |
·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碰撞危险点研究 | 第75-81页 |
·碰撞危险点分析 | 第75-79页 |
·碰撞危险点预测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基于轻量化的 B 柱零件耐撞性研究 | 第83-109页 |
·前言 | 第83-84页 |
·汽车轻量化技术 | 第84-85页 |
·汽车碰撞问题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85-95页 |
·结构形变的空间描述 | 第86-87页 |
·汽车碰撞问题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87-95页 |
·侧面碰撞子模型 | 第95-101页 |
·整车及侧面子模型建立 | 第95-98页 |
·子模型验证 | 第98-101页 |
·B 柱零件的初步设计 | 第101-103页 |
·B 柱零件的设计优化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结论 | 第109-111页 |
·未来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博士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