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戏曲编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李渔剧作产生之因缘与分类 | 第14-28页 |
一、 因缘:李渔是如何做起戏曲剧本来的 | 第14-19页 |
二、 《笠翁十种曲》之分类 | 第19-22页 |
三、 《笠翁十种曲》之外的其他戏曲写作 | 第22-28页 |
第二章 李渔剧作之文学性特征 | 第28-65页 |
一、 李渔剧作之结构艺术 | 第28-41页 |
二、 李渔剧作之语言艺术 | 第41-58页 |
三、 李渔剧作之虚构艺术 | 第58-61页 |
四、 小结 | 第61-65页 |
第三章 李渔剧作之表演艺术设计 | 第65-82页 |
一、 李渔剧作脚色塑造艺术的符号学分析 | 第65-71页 |
二、 李渔剧作中卓有特色的变形科介 | 第71-73页 |
三、 李渔剧作之诸般伎艺的穿插 | 第73-80页 |
四、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李渔剧作之剧场综合性的建立 | 第82-100页 |
一、 李渔剧作之时空创造 | 第82-92页 |
二、 李渔剧作之人物造型艺术 | 第92-96页 |
三、 小结 | 第96-100页 |
第五章 李渔对戏曲编剧艺术的突破与超越 | 第100-114页 |
一、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平议 | 第100-109页 |
二、 李渔对“一剧之本”的刻意追求 | 第109-111页 |
三、 李渔编剧艺术与总体戏剧理论的暗合 | 第111-113页 |
四、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李渔戏曲编剧艺术与其戏曲理论的关系 | 第114-125页 |
一、 编剧理论的系统总结:《李笠翁曲话》之贡献 | 第114-117页 |
二、 李渔剧作与其戏曲理论的关系 | 第117-121页 |
三、 小结 | 第121-125页 |
馀论 | 第125-127页 |
附录: | 第127-132页 |
附录一:李渔戏曲剧本宾白科诨修辞手法举例简表 | 第127-129页 |
附录二:李渔戏曲剧本部分舞台指示举例简表 | 第12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专著 | 第145-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创作实践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全体答辩委员签字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