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病毒病(脓病)论文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翻译起始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9页
   ·家蚕病毒病第14-15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研究进展第15-19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流行性分析第15-16页
     ·家蚕抗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研究第16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分离及病毒病毒粒子特性第16-17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结构蛋白研究第17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基因组研究第17-18页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分类学地位第18-19页
   ·真核生物mRNA及小RNA病毒的翻译起始机制第19-26页
     ·真核生物mRNA的翻译起始机制第19-20页
     ·小RNA病毒的翻译起始机制第20-25页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功能的种属特异性研究第25-26页
   ·研究意义和目标第26-29页
第二章 荧光蛋白系统验证BmIFV的5’端IRES功能第29-49页
   ·材料第29-30页
     ·生物材料第29-30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0页
     ·试剂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9页
     ·BmIFV的繁殖与纯化方法第30-31页
     ·病毒RNA的抽提方法第31-32页
     ·BmIFV 5’端二级结构的分析方法第32页
     ·BmIFV的5’端片段扩增第32页
     ·双荧光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的构建方法第32-34页
     ·重组Bacmid的获得、菌液鉴定及Bacmid的抽提方法第34-35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及病毒滴度的测定方法第35-36页
     ·相同滴度的不同重组病毒侵染BmN细胞系及荧光显微观察第36页
     ·荧光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36-37页
     ·荧光蛋白的实时定量分析(Q-PCR)第37-39页
   ·实验结果第39-47页
     ·BmIFV 5’端二级结构的分析结果第39-40页
     ·BmIFV 5’端序列的PCR扩增结果第40-41页
     ·双荧光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的构建第41-42页
     ·重组Bacmid的鉴定第42-43页
     ·重组病毒的获得及病毒滴度的统一第43页
     ·重组病毒侵染BmN细胞及荧光观察结果第43-46页
     ·重组病毒侵染BmN细胞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46页
     ·重组病毒侵染BmN细胞的Q-PCR分析第46-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三章 荧光素酶系统检测BmIFV的IRES活性第49-58页
   ·材料第49-50页
     ·生物材料第49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9-50页
     ·试剂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2页
     ·病毒的繁殖与纯化方法第50页
     ·病毒RNA的抽提方法第50页
     ·BmIFV 5’端片段的扩增第50页
     ·双荧光素酶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的构建方法第50-52页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及滴度测定方法第52页
     ·相同滴度的不同重组病毒侵染BmN细胞系第52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检测方法第52页
   ·实验结果第52-56页
     ·荧光素酶基因的PCR扩增第52-53页
     ·脑心炎病毒IRES序列的PCR扩增第53页
     ·双荧光素酶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的构建结果第53-54页
     ·重组病毒的获得及病毒滴度的统一第54-55页
     ·组重组病毒侵染细胞与荧光素酶的检测第55-56页
     ·不同片段长度二级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页
   ·讨论第56-58页
第四章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毒的IRES的种属特异性分析第58-67页
   ·材料与试剂第58-59页
     ·生物材料第58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8页
     ·试剂第58-59页
   ·实验方法第59-63页
     ·重组病毒侵染四种细胞系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9页
     ·重组病毒侵染四种细胞系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方法第59-60页
     ·DIG标记的EGFP和DsRed探针的合成及纯化方法第60-61页
     ·四种细胞系的RNA Dot Blotting分析方法第61-63页
   ·实验结果第63-65页
     ·重组病毒侵染四种细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第63页
     ·重组病毒侵染四种细胞系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第63页
     ·重组病毒侵染四种细胞系的RNA Dot blotting结果第63-65页
   ·讨论第65-67页
第五章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毒的IRES的组织特异性分析第67-73页
   ·材料与试剂第67页
     ·生物材料第67页
     ·仪器设备第67页
     ·试剂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69页
     ·重组病毒侵染家蚕及荧光观察第68页
     ·重组病毒侵染的家蚕的四种组织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8页
     ·重组病毒侵染的家蚕的四种组织的Q-PCR分析第68-69页
   ·实验结果第69-71页
     ·重组病毒侵染家蚕及荧光观察第69-70页
     ·重组病毒侵染的家蚕的四种组织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第70-71页
     ·重组病毒侵染的家蚕四种组织的Q-PCR结果第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六章 RNAi对BmIFV IRES的抑制作用初探第73-84页
   ·材料与试剂第73-74页
     ·生物材料第73-74页
     ·仪器设备第74页
     ·试剂第74页
   ·实验方法第74-78页
     ·Stealth RNAi~(TM) siRNA的设计第74页
     ·Stealth RNAi~(TM) siRNA的稀释第74-75页
     ·Stealth RNAi~(TM) siRNA瞬时转染BmN细胞第75页
     ·重组病毒侵染含有siRNA的BmN细胞系及荧光素酶系统的检测第75页
     ·pig-le-neo载体的构建第75-76页
     ·shRNA的设计和shRNA载体的构建第76页
     ·含shRNA转基因细胞的构建第76-77页
     ·转基因细胞的鉴定第77-78页
   ·实验结果第78-82页
     ·合成的Stealth RNAi~(TM) siRNA第78页
     ·重组病毒侵染的瞬转siRNA的BmN细胞的荧光素酶结果第78-79页
     ·构建的shRNA-Loop15载体的鉴定第79-81页
     ·转基因细胞的鉴定第81-82页
   ·讨论第82-84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84-86页
   ·主要结论第84-85页
   ·创新点第85页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附录缩略词第96-98页
附图A BmIFV 5’端1-155nt二级结构的预测第98-99页
附图B BmIFV 5’端1-311nt二级结构的预测第99-100页
附图C BmIFV 5’端1-323nt二级结构的预测第100-101页
附图D BmIFV 5’端1-383nt二级结构的预测第101-102页
附图E BmIFV 5’端1-551nt二级结构的预测第102-103页
附图F 转基因质粒pig-shRNA-Loop15-neo质粒的构建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动物抗原在家蚕体内表达及shRNA体内外表达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的研究
下一篇:近江牡蛎抗类立克次体感染天然免疫分子的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