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7-10页 |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7-8页 |
·理念层面的理解 | 第7页 |
·制度层面的理解 | 第7-8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 | 第8-10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8-9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复兴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理论及价值 | 第10-13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刑事和解的理论内核 | 第10-11页 |
·刑事和解的哲学根基 | 第11-12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12-13页 |
·刑事和解的法律价值 | 第12-13页 |
·刑事和解的社会价值 | 第13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分析 | 第13-23页 |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刑事和解的立法规定 | 第14-15页 |
·地方的试行规定与实践 | 第15-16页 |
·我国刑事和解发展的特点及效果 | 第16-20页 |
·刑事和解在目前司法适用中的特点 | 第16-17页 |
·刑事和解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果 | 第17-18页 |
·刑事和解的负面效益及原因 | 第18-20页 |
·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 第20-23页 |
·传统文化基础 | 第20-21页 |
·和谐社会中"人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 第21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 | 第21-22页 |
·司法实践基础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3-29页 |
·刑事和解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23-24页 |
·程序、内容合法 | 第23页 |
·案件事实清楚 | 第23页 |
·加害人的认罪并悔过 | 第23-24页 |
·当事人和解自愿 | 第24页 |
·注重社会效果 | 第24页 |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 第24-25页 |
·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 第25-26页 |
·刑事和解的适用主体 | 第26页 |
·刑事和解的操作程序 | 第26-27页 |
·刑事和解的法律监督 | 第27-28页 |
·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