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6-7页 |
·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内容 | 第7页 |
·本文创新 | 第7-8页 |
第一章 量刑程序概述 | 第8-11页 |
·量刑的概念 | 第8页 |
·量刑程序的概念和模式 | 第8页 |
·独立量刑程序的意义 | 第8-11页 |
·可使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得到有效规范 | 第8-9页 |
·可使诉讼主体的程序参与权得到有效保障 | 第9-10页 |
·独立量刑程序与并合主义的刑罚目的观相一致 | 第10页 |
·可以有效提高量刑程序的透明度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当今国际量刑程序的两种模式 | 第11-17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独立量刑程序模式 | 第11-13页 |
·英国相关量刑制度简介 | 第11-12页 |
·美国相关量刑制度简介 | 第12-13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混合量刑的程序模式 | 第13-15页 |
·以定罪为核心的混合量刑程序模式 | 第13-14页 |
·以量刑为核心的混合量刑程序模式 | 第14-15页 |
·两种定罪、量刑模式之比较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量刑程序的现状 | 第17-21页 |
·我国量刑程序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17页 |
·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有益尝试和最新进展 | 第17-21页 |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量刑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6页 |
·两大法系量刑程序的对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启示 | 第21页 |
·现阶段我国量刑程序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6页 |
·对于不认罪案件,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定罪程序的量刑程序 | 第22页 |
·对案件的区分采取传统的区分方式,未实现量刑程序设计中的精细化与简化相结合 | 第22-23页 |
·无法有效确保确保量刑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 | 第23-24页 |
·量刑程序公开性不够,影响了司法权威 | 第24-25页 |
·缺乏完备的中国化的量刑指南 | 第25-26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的量刑程序改革的几点建议 | 第26-33页 |
·不认罪案件中设立真正独立的量刑程序 | 第26-27页 |
·量刑程序设计中的精细化与简化相结合,构建合理的案件分流制度 | 第27-28页 |
·强调对酌定量刑情节的关注,全面建立被告人人格调查制度 | 第28-31页 |
·实行充分的量刑理由展示制度 | 第31-32页 |
·适用中国化的量刑指南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